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小米,两次重仓这家医械上游公司!

日期:2025-11-17
浏览量:2139

在医疗器械国产化浪潮中,上游核心零部件与精密仪器的自主可控,早已成为行业突破“卡脖子” 瓶颈的关键。近期,一则来自权威信源的工商变更信息,再度将目光聚焦到这一赛道。


11 月 17 日,据企查查 APP 最新数据显示: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完成重要工商变更 —— 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持股比例达 5.08%;同时公司注册资本从原规模增至 1770.89 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小米系首次布局该企业。


此前,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持有霖鼎光学9.11% 股份,此次增持后,小米系双基金合计持股超 14%,协同布局的信号十分明确。


这家成立于2019 年的高科技企业,虽非直接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却以 “超精密技术研发 + 光学智能制造” 为核心,深耕纳米级精密仪器与模具领域,深度绑定眼科器械、微创诊疗等医疗器械细分场景,成为支撑下游高质量生产的 “隐形基石”。


这一动作背后,既是医用光学精密制造赛道潜力的释放,更折射出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自主化的必然趋势。



事件速递:小米双基金齐加持,工商变更释放明确信号


资本市场的每一次动作,都暗藏行业趋势的信号。


本次霖鼎光学(上海)的工商变更,核心亮点在于小米系资本的“双重布局”:既有新增股东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的 5.08% 持股,又有原有股东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的 9.11% 持股,形成双基金协同加持的格局,凸显小米对超精密光学制造赛道的坚定看好。


公开信息显示,霖鼎光学(上海)成立于2019 年 12 月,经营范围涵盖电子测量仪器制造、光学玻璃制造等核心领域。作为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司已形成 “上海研发 + 如皋量产” 双基地布局 —— 如皋基地投资 20 亿元建成超精密产业基地,为规模化供应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工商变更,正是其加速产能扩张、深化产业链合作的重要信号。



技术硬实力:0.2 纳米极限精度,筑牢器械制造 “精度防线”


资本的持续押注,源于霖鼎光学在超精密制造领域的硬核技术实力。


医疗器械对加工精度的极致要求,在OK 镜的微米级曲率误差、人工晶体的高光洁度需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霖鼎光学实现的 0.2 纳米极限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 40 万分之一),已跻身全球光学制造第一梯队。


公司掌握超精密金刚石车削、飞切、磨削等核心工艺,自主研发的隐形眼镜模具可为客户省材料、省机时:精细化流道设计让废料率由传统45%降低至23%,整圈冷却系统设计让成型周期由传统23秒缩短至12秒


从技术沉淀到产能支撑,霖鼎光学的硬实力持续夯实。


截至2024 年 8 月,公司在原子级光学模具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布局同步跟进 —— 累计申请知识产权 77 项,其中 59 项已获授权,包含 18 项发明专利,核心技术壁垒进一步筑牢。


硬件规模上,据官网披露,公司目前拥有7 万㎡办公用地及 17 万㎡生产与研发中心,规模化生产与创新研发能力兼备;服务覆盖全球,已为 200 余家企业提供超精密光学制造解决方案,产业链影响力持续扩大。



器械应用场景:两大核心矩阵,直击医疗器械制造核心需求


据霖鼎光学官网“生物医疗” 板块披露,其产品已形成 “眼视光” 与 “医疗器材” 两大核心矩阵,深度服务头部器械企业,核心价值集中在降本增效与破解行业痛点。



在眼视光领域,可为OK 镜、人工晶体等器械提供全流程支持:从定制化模具开发,到注塑成型,再到超精密光学面加工,直接提升眼视光器械的生产良率与精度稳定性


在医疗光学领域,重点布局三大方向:一是内窥镜镜头(保障微创诊疗高清成像)、柔性传向束用镜头;二是医疗用照明系统(适配各类诊疗设备光源需求);三是眼底 OCT、角膜地形图仪等眼科诊断设备的精密光学组件,助力提升诊断准确性。



资本逻辑:双基金加持三轮融资,押注国产替代核心机遇


霖鼎光学获得小米系青睐,核心逻辑在于其所处赛道正迎来国产替代与需求增长的双重红利。


2024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突破 1.2 万亿元,但与此同时,上游超 70% 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十四五”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2025 年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政策与市场形成合力,为国产上游企业创造了绝佳机遇。


2022 年 A 轮投资到此次新增股东加码,小米系不仅注入研发与产能资金,更以产业资本背书,加速霖鼎光学与下游器械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印证了赛道的长期潜力。



大厂布局全景:资本集体押注,构筑精密制造生态


小米双基金的布局并非个例,而是互联网大厂集体押注医疗器械上游的缩影。


2021年11月,腾讯创业投资领投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轮融资,纳米维景自研X 射线探测器打破进口依赖,静态 CT 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


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入股深思考公司,多模态AI 技术落地智慧医疗近期组建的华为医疗卫生军团,更聚焦AI 辅助诊断解决方案


美团龙珠基金则从消费赛道转向硬科技,领投心航路医学6 亿元 B 轮融资,切入心脏电生理高值耗材领域。


此外,阿里、京东等企业亦通过AI 模型研发、销售渠道拓展深度参与。



行业趋势:创新驱动中国智造,上游自主可控成核心命题


大厂集体入局的背后,是医疗器械创新与中国智造的必然要求。


医疗器械作为“健康中国” 战略的核心支撑,其创新水平直接关系医疗质量与民生安全 —— 从纳米维景的静态 CT 到霖鼎光学的超精密模具,每一次核心技术突破,都能让高端医疗设备价格降低 30% 以上,惠及更多患者。


当前,医疗器械正朝着精密化、智能化升级:微创器械小型化要求光学组件精度再提升一个量级,AI 诊断对核心零部件稳定性提出更高标准。这倒逼上游企业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而大厂资本与技术的注入,正加速这一进程。


对中国智造而言,上游精密制造的自主化是关键拼图。霖鼎光学如皋基地的投产、华为盘古医疗大模型的落地,彰显我国已具备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保障供应链安全,更能让“中国造” 医疗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动。


随着更多大厂加入,医疗器械上游将迎来技术与资本的双重爆发。这股力量不仅能破解“卡脖子” 难题,更能推动中国智造从 “规模优势” 转向 “技术优势”,让高端医疗装备惠及全民,在全球医疗产业竞争中铸就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