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谁是院外心脏监护的合适人群?

日期:2020-07-16

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患病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人群巨大。在医院的治疗过程通常是诊断、急救、手术等, 由于医师资源、病房资源有限,在院前预防院后管理难以在院内完成,通常在社区以及家庭进行,因此就诞生了院外心脏监护的需求 ,且该需求随人群对健康的重视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设备和AI促成院外的物联网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能力,随着商业模式和付费人群的逐渐清晰,心血管疾病院前预防和院后管理的市场正在形成。


院外监测需要通过设备完成,其目的在于长期追踪基础数据(如血压、血糖、心率等)管理慢病、急性发病前(如心衰、心源性猝死等)预警患者及时联系医生就诊。


院外监护过程是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延长患者寿命的关键 :以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心力衰竭为例,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在出院后36个月的再入院率高达27%-50%,一年的全因死亡率达30%。


对于患者,通过院外监护、提升用药管理依从性的方法除了改善生活质量 、

延缓疾病恶化以外,还能够节约大量时间、金钱。据统计,我国心衰患者年均住院2.4次,年均住院天数达22天,花费将近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用药费用仅占总费用的 8% ,对比之下省下的金钱便是院外监护设备创造的价值 。因此从疾病管理的需求角度看,院外监护设备确有存在的价值。


根据《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医院应建立心衰随访制度,通过门诊随访、社区访视、电话随访、家庭监测、通过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控等方式, 进行药物调整、心理支持,并及时对症状加重进行处理。


国内商业医疗保险近年正以高增速增长,利好院外心血管设备市场。此外已有数家保险公司开始和院外设备商开始联动,开始通过保险公司的渠道推广院外心脏监护设备。


传统意义上,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疗器械均为院内使用的设备,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学成像、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SPECT )、心脏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和心血管系统磁共振成像(CMR )等。



我们将能否转移出院外的因素分为三种:操作难度、成本、体积。成本、体积决定了院内价值高昂的影像学类设备无法迁入家中;出于患者在家操作方便的考量,家用设备与院内设备或有所不同:精度较低或形态有所区别、简化。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测量得到与对应院内设备相同的参数,提供指导性意见。


在得到和院内设备相同的参数后,院外设备便可以用来诊断、监护相应的心脏问题。不同心脏疾病的人群数量,可构成金字塔结构。与之对应的,解决、监护不同心脏问题的设备也呈金字塔结构,由下自上与目标客户人数逐级减少 。



这个患者群的金字塔大致包括:

  • 金字塔基:面向(亚)健康人群。位于金字塔基座的是(亚) 健康人群,基数庞大,理论上面向的市场是全民消费市场。该类人群数量多、几乎无医生协同需求,但需求刚性和技术壁垒都较低。比如:运动监测、睡眠质量监测人群、血压监测、体征监测等;

  • 金字塔中:面向高危人群。位于金字塔中部的是高危人群,数量略小于健康人群。这类人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有一定警觉性,需求刚性更高, 设备技术壁垒也会更高,与医生联系也将更紧密。比如:心电事件记录及心律失常预警等;

  • 金字塔顶:面向重病患者。在金字塔顶的是重病人群,指已对自己身体状况有明确认知的预防人群,或已经出院、有管理需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这类人群虽然数量较小,但是为了生命安全着想,对院外监护需求的刚性高,付费意愿也强。这类产品技术壁垒最高,与医生之间的联结也最为紧密。比如:心衰预警等。


院外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市场是一个远未成熟的市场,商业模式上需要能解决“由谁买单”的问题。


从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来看,与医生协同度的高低较大程度决定了推广渠道:目前在金字塔中下层、协同度较低的产品多从消费端发力,与消费电子

巨头合作推广,以消费级心电的先行者苹果公司为例,早在2017年便与移动心电企业 Alivecor 合作,推出具有心脏监测功能的表带KardiaBand ;同年,苹果公司还收购了体征监测创业公司 Beddit 。

而金字塔中上层与医生协同度高的产品则发力从医院、保险市场推动,这也是上文所述美国商业医疗保险发达,能够有能力买单的结果之一。这种重视医院推广的路线与传统院内医疗器械的推广类似。从结果上看,最上层的针对重病人群市场的玩家也包括心血管巨头雅培( CardioMEMS )、波士顿科学( Heartlogic )等。其中 CardioMEMS 起初由创业公司研发,在获得 F DA 认证两天内即被巨头并购。从以上美国市场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与有实力的渠道方能够形成较强合力时,被渠道方并购不失为投资者合适的退出方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