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金融时报》独家披露,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全球第四大医疗器械企业Medline Industries(以下简称Medline)宣布推迟原定于2025年第二季度的美国上市计划。
来源:金融时报
此次IPO原计划筹集资金超50亿美元,估值达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亿元),该动态曾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根据2024年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100强榜单,Medline年收入高达232亿美元,仅次于美敦力、强生医疗和西门子医疗。
Medline诞生于1966年,由Jim Mills与John Mills兄弟携手创立,Mills家族至今依旧稳居第一大股东之位。
主营业务上,Medline深耕低值耗材市场,其产品体系涵盖超过55万种专业医疗产品及临床解决方案,具体品类包括但不限于:外科防护服饰、精密检查手套、先进诊断设备、医用防护面罩以及高精度温度计等,全方位满足医疗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Medline一向看重市场拓展与供应链管理,尤其自2021年出售股份获得大量资金后,Medline频繁收购扩大产品线,自建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等,以强化其全球供应链。2025年1月1日,Medline原品牌负责人和原供应链管理专家分别晋升为首席产品官和首席运营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Medline的重要供应市场,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尚荣医疗等皆是Medline的供应商,Medline还曾在2020年推动美国政府实现了口罩、手套等30项从中国进口的医疗物资商税豁免。
02
自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贸易博弈的战火迅速蔓延至多个领域,不仅仅是Medline,多家械企皆处于风暴之中。
上月末,强生公司表示,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投资550 亿美元,包括建立三个新的生产基地并扩大其药品和医疗技术网络中现有的其他生产基地。
几日前(2025年4月11日),医械公司Retractable Technologies正式对外公布了一项裁员计划,裁员比例约为7%。
据估算,此次裁员举措有望为该公司节省约160万美元的年度工资与福利支出,这一数额在预计总劳动力成本中占比约7.8%。
从岗位分布来看,受此次裁员影响的岗位中,72%集中于一般和行政职能部门,其余则分布于制造或制造支持岗位。为妥善安置受影响员工,公司将向他们发放总额约30万美元的一次性离职补偿金。
这一决策背后,是公司为持续投入更多资源,以提升在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并逐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所做出的战略调整。
长期以来,Retractable销售的大部分产品均由中国合同制造商负责生产。
然而,关税政策对中国进口产品产生的重大财务影响,使得公司难以继续维持这一生产模式。鉴于此,公司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将关税风险降至最低。
在供应链遭受冲击的同时,头部械企的股价也随之剧烈震荡。
在主要的医疗科技股中,直觉外科 (Intuitive Surgical)、波士顿科学 (Boston Scientific) 和史赛克 (Stryker) 在特朗普政府不可预测的关税举措下皆产生了较大幅度的跌幅。
以下是 10 家最大的医疗科技公司的股票表现:
以直觉外科Intuitive为例,作为领先的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公司,其投资者对美国与墨西哥贸易战升级的潜在影响尤为敏感。
据悉,该公司许多手术机器人器械均在其位于墨西哥墨西卡利的制造工厂生产。公司高管在1月23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如果对墨西哥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可能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受此影响,其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已下跌了19%以上。
波士顿科学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投资者关系副总裁乔纳森·蒙森在2月5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关税阻力应该是可控的,因为该公司在墨西哥、加拿大或中国没有大量的制造或采购业务。
然而,从具体数据上看,在其去年超过160亿美元的营收中,约有10亿美元来自中国(且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医疗技术贸易组织AdvaMed仍在游说特朗普政府对医疗技术行业实行关税豁免,类似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该行业对中国关税的豁免。
AdvaMed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惠特克(Scott Whitaker)表示:“我们2月1日寻求医疗科技豁免的声明仍然有效。我们担心任何关税对美国——以及我们服务的患者的影响,我们正在监测关税对医疗供应链的影响,并将与政府分享我们的观察结果。”
结 语
关税风暴的猛烈冲击下,供应链只是行业剧变的先声,Medline的IPO推迟、Retractable的产业链迁徙、头部械企的市值蒸发,都是变革挑战中的冰山一角。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压力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无疑成为横亘在每一家医疗器械企业面前的一道艰难且亟待破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