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2021年度安徽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进一步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坚持带量采购、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以量换价。
采购数量:总需求的80%
在采购数量方面,本次采购数量为意向采购量由各医疗机构按采购品种类别报送采购总需求的80%累加得出。
意向采购量将落实到每家医疗机构、每个产品。医疗机构根据中选价格与中选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协议,确保采购周期内完成协议用量。剩余用量,医疗机构可在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的基础上,按照我省医用耗材管理有关规定,适量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产品。
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求,简化采购程序,优先采购使用中选产品。对不按规定采购、使用中选产品的医疗机构,在医保总额指标、医保定点资格、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惩戒。
次月底前必须回款,全额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省药采平台将对中选产品设立单独采购交易模块,并进行标注标识。医疗机构对中选产品必须在省药采平台上公开交易、阳光采购,按照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在回款问题上,《方案》要求医疗机构作为货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结清时间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按不低于年度约定采购金额的30%预付给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机构向企业支付货款的周转金,专款专用。
《方案》显示,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以中选价为支付标准,全额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间的激励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对因规范使用中选产品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医疗机构,不调减当年度医保总额预算。
价格会跌破多少?已有前车之“鉴”
人工晶体
在人工晶体方面,2020年2月22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了一则关于开展《人工晶状体类医用耗材联盟地区集团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联合江西、河南省联盟地区的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人工晶状体类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
骨科植入-脊柱
随着脊柱产品进口替代的不断发展,脊柱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脊柱类高值耗材也在逐渐被纳入集采。
3月12日,一份《关于开展部分高值医用耗材医院采购数据填报的通知》的红头文件显示,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高值医用耗材开始数据填报。
3月24日,根据潇湘晨报消息,黄冈市医疗保障局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组织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骨科耗材的数据采集工作,标志着第二批高值骨科耗材集采正式拉开帷幕,此次集采产品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骨科高值医用耗材。
2019年7月,安徽通过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骨科(脊柱)类、人工晶体类产品总体平均降价分别为53.4%和20.5%。
冠脉扩张球囊
据赛柏蓝器械梳理,目前已有21省(市或区)对冠脉扩张球囊进行带量采购,具体包括四川、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甘肃、广东、江西、河南、广西、宁夏、青海、陕西、贵州、重庆、海南、湖北、江苏、山东。
扩张球囊中选品种广东省历史平均价3413.45元/个,平均降幅92.23%,最高降幅96.34%(124.9元),最低降幅82.69%(590.9元)。药物球囊中选品种广东省历史平均价23748.09元/个,平均降幅44.45%,最高降幅52.84%,最低降幅32.29%。
血液透析器
2020年初,山西各市医保部门从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入手,分别选择静脉留置针、血液透析器、一次性输液器等医用耗材,开展了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工作。最终全省11个市首批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超过55%,预计一年可节约相关耗材费用上亿元。
根据新华社消息,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已在酝酿。
一份《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的红头文件显示,清单主要包括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类,涉及产品信息1万余条,具体到规格型号约32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