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新冠感染者超4.1万例,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
就目前的疫情形势,雷正龙表示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兼具复杂性、艰巨性、复杂性。
为应对突起的疫情,雷正龙介绍,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督查组赴10个省开展督察工作,查漏洞、补短版。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强化核酸筛查的统筹协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尽快阻断社区传播。
中国为何坚持动态清零?
中国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一直坚持“保守型”防疫策略,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与西方国家逐渐开放的防疫环境相比,保持了极低了确诊感染率。
对于中国防疫策略的“初心”,在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各国所采取的防护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
梁万年指出,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而且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就是为了保护人民免受所谓通过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的方式来遭受疾病的危害。
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选择“躺平”是两种免疫并存的,梁万年表示,“一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的感染,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
梁万年强调,中国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强抵抗力,来构建免疫屏障。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亿3,036.7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4,041.3万人。
梁万年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不坚持动态清零,尤其是当前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不完全高,不足以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势必就会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容易造成感染。
梁万年认为,目前坚持动态清零方针、策略和措施不动摇,可以作为一个时间窗口。
“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与此同时,也是由于不同国家防疫政策的不同,导致中国输入压力非常之大,尤其是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还在上升阶段,所以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
他指出,另外一个方面,当前国内本土已经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所以内防扩散也是一个重要任务。面对这些压力,必须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新版诊疗方案修订: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3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轻症病人处置、核酸检测Ct值等作出重要调整。在3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做出了回应。
焦雅辉表示,首先,我想先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九版诊疗方案的修订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松。这一次是基于我们国家两年以来的抗疫实践,特别是在对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临床病例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上作出的修订。
其中
增加了抗原检测,形成抗原检测加上核酸检测的策略。
关于病例的收治,提出分类收治的策略。
其他调整包括:抗病毒、中医药的治疗,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出院后管理等。
焦雅辉强调,这个调整应该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更加科学精准地防控,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无症状和轻症占比近95%,部分病例无需再进医院
关于病例的收治,焦雅辉做出了重点的解答,内容如下。
方案提出,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病例不再收入到定点医院,而是采取集中隔离管理的措施。对于普通型、重症和危重型,以及具有高风险因素的病例,将会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当中。
这里面要澄清一点,收治在集中隔离管理设施当中,不等于放任不管。
在九版诊疗方案里面也要求,对于集中隔离管理设施,也要配备一定的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方面,对轻型病例给予一定的对症治疗,比如鼻塞、咳嗽、发热。
另一方面,就是要进行病情的观察。
基于目前的实践,95%左右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病情的观察,就是看这里面是否有发生病情变化的,如果一旦出现有病情转重的趋势,也要及时地将其转诊到定点医院集中进行治疗。
最后,附上一个网络上点赞很高的回复,关于不同国家防疫策略的对比,供大家参考。
整理自:国家卫生健康委、澎湃新闻、央视网、网络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