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集采大订单接连落地,企业的业绩复苏将得到兑现。
01
福建CT、MR设备集采结果公布
国产品牌占主流,西门子单价最高
4月22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福建省2024年CT、MR医用设备集采结果公告》,除采购包1因有效供应商不足废标外,采购包2-7均顺利完成招标。其中,采购包2的中标金额较品类预算下降30%,采购包3-7分别下降66.7%、33.3%、46.2%、38.5%、40%。
根据福建此前发布的通知,此次设备集采的7个采购包分别为256排及以上CT包1(废标)、256排及以上CT包2、1.5T及以上MR包1、1.5T及以上MR包2、3.0T及以上MR包1、3.0T及以上MR包2、3.0T及以上MR包3。此次采购包2-7的中标总金额为4.08亿元,较采购招标公告披露的品目预算(7.41亿元)下降约45%,且均顺利完成采购数量。从中标情况可见,国产品牌在福建设备集采占据绝对主流(万东医疗3、东软医疗1、赛诺威盛1),西门子系唯一中标的外资品牌,但其产品单价和总金额均为本轮最高(862万/1.0344亿)。02
设备集采密集启动
需求释放、市场回温
4月21日,江苏卫健委发布《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2024年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常规CT、MR及DR、超声等设备集中采购调研公告》。
调研产品涉及CT、口腔CT、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MR、DSA、DR、数字胃肠机、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心脏超声、妇产科超声、全身超声、便携式超声。叠加此前启动调研的高端CT、高端MR和LA等,总涉及品类已达28个。河南、湖南两省也于近日启动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分别为9.09亿元和4.86亿元,均将在今年5月迎来开标。基于前期经验积累,医用设备集采已度过试水阶段,正式迈入全面爆发期。各类大订单接踵而至的同时,采购模式也逐步走向规范。4月16日,内蒙古医保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询价等7种集采方式,针对不同设备类型的采购主体选择,以及具体的启动频次和主管单位。根据平安证券研报分析,CT采购规模自2024年第四季度逐月上升,今年1月同比增长55%;MRI增长更为迅猛,12月招投标规模达32.8亿元;分子PET设备12月同比增长200%,2025年1月同比增长546%;DSA自2024年11月起保持较快增长。迈瑞医疗4月2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根据众成医械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份以来,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改善。但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时间差被显著拉长;同时,考虑到受去年上下半年收入基数分布失衡的影响,公司预计从今年三季度开始业绩复苏将得到兑现,其中国内市场有望迎来重大拐点。开立医疗在近期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据该公司统计,2024年医疗设备行业批复的采购项目约600多亿元,完成招标采购仅有10%左右。根据市场反馈,尚未完成招标的,预计会在2025上半年加快落地,叠加2025年新批复项目,医院端的招采预期较好。现阶段,中美关税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医用设备的市场逻辑正在被重塑。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国产提到创造了巨大机遇,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追逐也未停歇。基于在华生产或技术授权等举措,跨国企业同样能满足国内采购条件,这在本轮福建集采中已被证明。同时,高端产品的技术壁垒尚未被完全打破,外资品牌在该层面的竞争力依然强劲。从耗材和药品的经验出发,集采对原有市场能够形成全方位冲击。然而基于价格、使用场景、参数等客观因素限制,设备集采很难达到药耗同等规模,其最终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目前尚不能准确判断。但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医疗设备市场的拐点正在到来。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