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医保局局长发话了!200 亿基金的“钱袋子”都投给了谁?

日期:2025-03-29

 

 

近日,北京市政府与康桥资本联手设立的百亿医疗并购基金已完成首次关闭(简称“首关”),基金规模超70亿元人民币,目标规模100亿人民币,该基金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医疗并购基金。

 

在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的一场活动中北京市医保局局长马继业表示,北京市充分发挥市级200亿元医药健康投资基金的作用,构建全周期接续支持、市区协同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体系。

 

基金将重点布局“医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及医疗服务”四大核心领域,形成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闭环投资逻辑!

 

其中,医疗器械方向已明确聚焦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AI 辅助诊断系统等战略领域,并依托北京经开区 GE 医疗、瓦里安等产业集群优势,打造 "研发 - 生产 - 临床" 一体化生态。作为基金首批出资方,亦庄生物医药平台已储备 30 亿元专项投资额度。

 

在运作机制上,基金采用 "政府引导 + 市场化运作" 双轮驱动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助力企业跨越研发到商业化的关键阶段。

 

针对肿瘤早筛、心脏介入器械等细分赛道,基金将联合头部投资机构筛选优质项目,重点解决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长期存在的 "卡脖子" 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年均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 15%,但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足 20%。

 

此次设立的并购基金不仅着眼于本土企业技术突破,更鼓励通过跨国合作与并购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先支持 AI 辅助诊疗设备、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01

首期百亿资金落地

早在2024年,北京市已先行设立首期1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重点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及细胞治疗等领域。截至2025年3月,该基金已投出超80亿元,支持了32个重点项目,包括:

  • 数字医疗平台建设:推动AI病理诊断、远程手术指导系统的临床应用;

  • 国产替代加速:资助3家本土企业完成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的临床试验;

  • 国际技术引进:促成 2项海外高端医疗器械技术的独家授权合作。

 

在众多从基金获益的企业之中,观星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凭借基金支持,仅用18个月便完成全球首款磁控胶囊胃镜的规模化生产。这款吞服式检查设备已进入全国三甲医院,让患者告别传统胃镜痛苦。观星医疗CEO表示:“基金的‘耐心资本’属性让我们能专注长期创新,而非短期盈利压力。”

 

02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多个维度进行战略规划,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创新生态链条,推动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作为医药健康 “双发动机” 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该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6 年要实现产业规模突破 500 亿元的目标,并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为此,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新型生物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快推动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在资金支持方面,形成了市级统筹与区级特色相结合的协同模式。

 

市级设立了规模达 200 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同时联合各区制定了差异化的扶持政策。

 

例如,海淀区对于首次获得注册证并实现产业化的产品,给予最高 200 万元的奖励;朝阳区对完成临床试验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提供 300 万元的支持;经开区更是对拓展海外市场的项目,给予千万级别的资金扶持。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通过设立 3 家“药械创新服务站”,对审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优先支持临床急需的产品。

 

在 2024 - 2025 年期间,北京市推动 AI 三类医疗器械的获批数量(如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等)在全国位居首位。同时,成功突破了超高端 CT、手术机器人等 “卡脖子” 技术,并对关键研发节点实施里程碑式资助。

 

为了激发创新活力,北京推出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成果转化奖励” 的双重政策。对于纳入国家创新通道的三类医疗器械,单个产品最高可获得 500 万元的奖励。

 

此外,通过医保政策创新,将创新医疗器械纳入 “北京普惠健康保”,并试点 “双通道” 机制,有效缩短了产品进入医院的周期。在空间保障上,北京规划新增 3000 亩工业用地,建设 120 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重点满足医疗器械企业扩产的需求。

 

03

巨头抢滩:

北京医疗创新生态的磁吸效应

政策红利与资本活水的叠加效应,正吸引全球医疗领军企业抢滩北京。

 

近日,在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核心区,美敦力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于近日正式签约揭幕。

图片

▲ 美敦力在华设立的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

作为这家全球医疗科技巨头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该项目将聚焦心血管、微创外科、神经科学三大领域,重点建设医疗培训中心、患者关爱中心及企业博物馆,计划 2025 年底投入运营。其研发方向直指 AI 驱动的疾病管理解决方案,标志着跨国企业加速融入北京 "智造 +" 战略布局。

 

位于亦庄新城西部的 BioPark 占地 5.8 平方公里,依托南中轴发展带与地铁 8 号线交通优势,已形成独特的 "三核联动" 创新格局: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悉数落地,礼来、辉瑞、拜耳等跨国药企在此设立中国首个研发机构,本土创新企业与全球 500 强形成产业共振。

锐评|落子北京,国际医药巨头看中了什么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

这片首都南部重要的产业功能区,正通过 "政策试验田 + 创新孵化区 + 成果转化地" 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全球医药创新人才首选创业地。

 

目前园区已形成鲜明的产业集群效应。数据显示,园区内跨国企业研发机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 12%,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印证着北京医疗创新生态的国际吸引力。

 

随着 200 亿元市级基金与各区差异化政策的持续发力,这片 5.8 平方公里的创新高地,正在成为全球医疗科技的 "东方硅谷"。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