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价格腰斩,这一最大影像集团将出售

日期:2025-05-25
浏览量:2067

据悉,纽约私募股权公司Stonepeak近期正加速推进对澳大利亚最大医学影像服务提供商I-MED Radiology Network的收购,交易金额达19亿美元(约合30亿澳元)。《金融评论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该交易已进入最终谈判阶段,Stonepeak与卖家伦敦私募Permira的谈判仅剩"临门一脚"


而在去年7月,I-MED Radiology Network的拥有者欧洲Buyout(收购型)私募基金Permira璞米资本预计其售价在30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8290亿),如今价格几乎是腰斩。


01

标的价值凸显


作为澳洲医学影像市场的绝对龙头,I-MED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运营超过270家诊所,年服务量达600万例,旗下拥有350名放射科医生。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23年营收约8.62亿美元,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接近1.47亿美元。该企业近年加速全球化布局,2023年刚完成对美国第二大远程放射学服务商StatRad的收购,成功打入北美市场。


图片


此次交易卖方Permira2018年以8.05亿美元收购I-MED,五年持有期内标的估值增长超130%。当前I-MED在澳新地区运营270余家影像中心,年执行600万例影像检查,并雇佣350名放射科医师。据财务数据,其当前营收规模达8.62亿美元,EBITDA1.47亿美元。


本次交易由杰富瑞(Jefferies)和摩根士丹利担任I-MED财务顾问,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则为Stonepeak提供专业咨询。值得注意的是,Stonepeak同时持有佛罗里达州放射学服务商Akumin的控股权,后者于2023年完成第11章破产重组后,其控制权已移交主要债权人。


《金融评论报》511日后续报道指出,I-MED正就其持有的Jones Radiology 49%股权接触潜在买家。该业务在澳洲运营28家诊所,配备60余名放射科医师。消息人士称,由于该资产与Stonepeak核心战略协同性有限,收购方或考虑将其从交易中剥离。此前,麦格理资产管理和贝恩资本虽曾表达收购兴趣,但相关谈判已"明显降温"


若交易达成,这将是Stonepeak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又一重大布局。此前该机构已通过控股Akumin切入美国放射学市场,而I-MED的加入将使其在澳新市场的规模效应显著增强。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医学影像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此类跨境并购有望成为私募资本重点布局方向。


02

澳洲影像龙头的全球扩张版图


I-MED是世界领先的诊断成像提供商之一。它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的服务,包括 X 射线、PETCTMRI、核医学、超声波、乳房 X 光检查和介入手术。


20144I-MED被瑞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殷拓(EQT)集团收购,殷拓通过赢得医院合同扩大业务,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并通过附加收购支持公司发展,从而使I-MED成为澳大利亚真正的市场领导者。


在殷拓中型市场控股期间,I-MED收入增长了37%EBITDA增长了48%。此外,在所有权期间,全资诊所的数量增加了36%,放射科医生的数量增加了27%。在2017年创造了近7亿澳元的收入,为30,000多名患者提供服务。


2018年,璞米资本以超过8.52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I-MED的首次收购以来,I-MED收入及规模同样实现了大幅提升。在出售时,I-MED只有200多家诊所,年收入约为1亿美元。如今,Permira250家诊所的收益远高于2亿美元。


图片


在璞米资本的管理下,I-MED2020年收购了另一家澳大利亚医疗影像诊断服务提供商Alfred Medical Imaging,扩展到塔斯曼地区,进一步深化和扩展I-MED全澳领先的影像诊断网络。


图片


2021年收购了新西兰北岛的Hamilton Radiology 及其旗下Midland MRI。自早前进军新西兰影像诊断市场以来,此次是I-MED在新西兰放射科诊所领域的首项重大投资。


I-MED还获得了10.1亿美元的贷款,为Permira的原始贷款再融资,并为进一步的并购留出了空间。


202471日,I-MED与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远程放射学集团StatRad签订并购条款,进入美国市场。


I-MED表示,通过收购该公司,预计将增加约9000万美元的年收入和2000万美元的收益(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StatRad 成立于 1995 年,自称是美国第二大放射学集团。


I-MED首席执行官Shrey Viranna 博士表示,I-MED一直在寻找向北美扩张的目标,因为看到了美国与澳大利亚市场的相似之处。与美国类似,在持续的放射科专家短缺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对远程放射学的兴趣日益浓厚。

目前,远程放射学约占I-MED收入的10%,其医生每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70家医院处理超过100万份报告。


图片


03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


所谓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Medical Imaging Center),又称为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独立于医院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而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超声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并出具影像诊断意见的医疗机构。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在美国已经发展了30年以上,由于美国私立医院高度市场化,对于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需求较高,市场发展稳定。美国大约有6800家独立影像中心,美国影像市场每年规模约1000亿美元,其中近一半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来自第三方的市场。


以美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公司RadNet为例,自2006年以来,RadNet的公司规模增长了四倍。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4.9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6.17亿;EBITDA2009年的1.06亿增长至2023年的 2.451 亿美元。RadNet预计 2024 年收入将增长 21%  41%,调整后的 EBITDA 将增长 51%  77%


相较之下,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行业起步较晚,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是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出台《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目前还属于市场探索阶段。


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约为2,500亿元,而第三方影像中心潜在市场约550亿,占比仅为25%左右。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医学影像存在的问题:大型三甲医院核医学科、超声科、放射科病人负荷过重,等号难,排号难;大型公立医院新增设备受限,部分高端客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中小型私立医院购置大型影像检验设备面临资金和审批困难,造成资金浪费等。沙利文预计未来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占比逐步升高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50%左右的水平。


202467日,“县域影像之王”一脉阳光集团正式敲锣上市,成为港交所“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截止726日,公司市值达66.99亿港元。一脉阳光目前在全国有101家医学影像中心,门店数量为第三方影像中心行业第一,影像中心收入位居行业第二。


针对本次StonepeakI-MED Radiology Network的并购进展,市场普遍关注两大核心问题:其一,交易最终落地的时间节点如何锚定;其二,该并购案对全球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产生何种实质性影响。

从资本运作层面看,跨境医疗并购通常涉及监管审批、反垄断审查及交割条款谈判等复杂环节。据行业惯例,此类规模超10亿美元的交易从签署意向书到最终交割,平均耗时约6-9个月。但考虑到I-MED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市场份额超40%),其跨境交易或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可能延长交易周期。


从行业影响维度分析,若交易成功落地,Stonepeak将通过整合I-MED的澳新市场网络与StatRad的北美远程影像资源,形成横跨两大洲的影像服务闭环。这一布局或倒逼行业加速整合:一方面,区域性影像服务商可能寻求抱团取暖以应对头部竞争;另一方面,独立影像中心与公立医疗体系的合作模式或迎来重构。








▲文章来源:器械之家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回/顾


GE重大人事变动,新总裁“五一”到任!


巨头混战!谁能拿下BD2000亿“大蛋糕”?

卷哭同行,联影再包揽1.13亿大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