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3个月倒闭近30家,民营医院生死局

日期:2025-04-19

 

"私立医院又贵又坑,我只信公立!"某患者的抱怨,道出了当下民营医院的信任危机。

"病源断崖式下跌,每天都在为现金流发愁。"某民营医院院长在深夜的朋友圈写下绝望文字。

"2024年,全国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查实欺诈骗保机构2008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0741名,后续监管力度只会越来强。”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年初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为这场行业寒冬再添霜雪。


01

倒闭潮愈演愈烈


4 月 8 日,四川巴中市卫健委同意巴中广济中医康复医院主动申请注销。

 

4 月 3 日,江苏南京市卫健委公告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注销;同日,江苏盐城市卫健委公告盐城东方妇产医院、盐城仁德肿瘤医院注销……

 

3 月 12 日,山东省阳谷县人民法院宣布鲁西南医院破产。这家投资 20 亿元、运营 7 年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总负债高达 12.62 亿元,无力回天。

 

2月7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家投资超20亿元、运营7年多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唐山南湖医院停诊的消息,门急诊全面停诊,住院患者紧急出院或转院。



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以来,各地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注销公告中,已有近 30 家民营医院走向注销、破产。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专科领域,倒闭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众多倒闭的民营医院中,一些曾备受瞩目的医院的倒下尤其令人唏嘘。

例如,曾经被视为行业典范的重庆全域肿瘤医院,由民间资本、国有企业控股和地方国资企业共同参与投资,投资总额达30亿人民币,总床位达1700张。是全国大型肿瘤专科中的“明星”医院,也是重庆市万州区首家三级专科医院。

重庆全域拥有十足“钞能力”,在硬件方面“砸钱”毫不手软。斥资6亿元,引进了号称全球一流的质子肿瘤治疗设备,还为它配套一个专门的质子中心。四层的建筑,光是花费就有4.2亿之多,一套组合拳价值10亿+。

开业之初雄心勃勃,然而,现实却极为残酷。仅仅两年半后,医院便陷入绝境。如今设备蒙尘,1700张病床空置率超90%,30亿投资化作医保局公告里的冰冷文字。

image.png

在资本市场上,民营医院的代表企业也面临严峻挑战。

曾经的 “眼茅” 爱尔眼科,在眼科医疗行业曾风光无限。2021年7月1日,爱尔眼科股价创下历史高点的41.98元/股,当日公司总市值3853.05亿元。然而,伴随增长神话的破灭,公司如今的市值只有不到1300亿元,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备受质疑

创新医疗作为一家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近日发布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1.30%;归母净利润亏损9395.40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74.02%;扣非净利润亏损5957.41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12.74%

创新医疗子公司建华医院于202412收到齐齐哈尔市医疗保障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通过调查,发现存在违反诊疗规范过度诊疗行为。拟对其做出责令改正、责令退回损失的医保基金321.28万元、处造成损失金额1倍的罚款321.28万元的处罚。

内忧外患下资本之路风雨飘摇


02

退保潮悄然兴起


2025年4月,全国超200家民营医院上演"医保大逃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50 家医疗机构解除医保协议,山东庆云普爱医院宣布停止医保服务,河南太康神华医院转型高端体检等。

退保的民营医院数量众多,涉及地域广泛,从北方的内蒙古到南方的广东,从东部沿海的山东到中部地区的河南,各地均有民营医院选择退出医保体系。

“退出了医保,后续怎么活?”

针对此话题,包括医疗专业人士在内的评论不断。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说:“现行医疗医药价格水平的主流锚点深受医保支付的影响。很多民营医院名声一般,倘若再削弱业务支付基础,或在洗牌潮流中加速湮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伴随收入水平提升,高端医疗的接受度在中产及以上家庭的接受度亦大幅提高。

转型消费医疗、打造差异特色专科、优势专病和小病种的诊疗解决方案,打造更精准、高质的社会办医方向虽然明晰,但转型突围探索的道路仍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03

原因剖析: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困境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挑战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 DIP(病种分值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行,对民营医院的运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这种改革将常见疾病按病种进行明码标价,医保按照相应的病种支付费用。

 

公立医院凭借规模效应,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在新的支付模式下保持盈利。然而,民营医院由于病种相对单一、管理模式粗放,在适应新支付方式时困难重重。

 

以河南某县级医院为例,完成一台医保范围内的阑尾炎手术,扣除耗材、人力等成本后,净亏损高达 800 元。在这种“做一单亏一单”的情况下,许多民营医院难以承受,不得不选择退出医保体系,以寻求其他生存之道。

 


2、医保政策监管趋严



2024 年国家医保局启动“史上最严监管”,飞行检查全面覆盖全国,大数据实时监控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在这种严格监管下,民营医院的违规操作无所遁形。

 

仅 2024 年,全国就追回违规医保资金 275 亿元,对违规医院的罚款金额动辄数百万起步。广东某民营医院因虚假诊疗被罚 5895 万元后直接破产,江苏某口腔诊所因系统对接问题停保三个月,经营濒临倒闭。

 

当DRG/DIP支付改革遇上"史上最严飞检",曾经依赖"挂床住院""过度检查"的盈利模式彻底失灵。有院长苦笑:"现在合规成本比违规收益还高,不退保就是慢性自杀。"

 


3、民众认知偏见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民营医院在民众心中存在诸多负面形象。

 

一些民营医院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夸大自身医疗技术和服务效果,吸引患者就医后却无法兑现承诺,导致患者失望。过度医疗现象也较为严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给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增加患者负担。

 

部分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确实有限,缺乏专业的医疗人才和先进的医疗技术,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莆田系医院更是因其一系列负面事件,如虚假广告、医疗欺诈等,让民众对民营医院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据调查数据显示,78% 的受访者对民营医院信任度下降,其中 45% 表示会尽量避免选择民营医院。这种负面认知使得民营医院在患者获取方面面临巨大困难,患者流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营收入和生存发展。

 

4、资源分配不均



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对优势。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用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医疗设备购置、医学科研项目开展等。公立医院能够不断更新设备,提升硬件水平,开展前沿的医学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民营医院除少数享受特定政策优惠外,大多只能依靠自身融资和经营收入来维持运营,资金短缺问题严重,难以与公立医院在硬件设施上竞争。

 

在人才资源方面,公立医院凭借其稳定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完善的职称晋升体系和培训机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医疗人才。许多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优先选择公立医院就业,民营医院人才匮乏,难以组建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受限,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5、运营成本高

民营医院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房租、设备采购、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巨大。在房租方面,为了吸引患者,民营医院往往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开设,这导致房租成本高昂。

 

设备采购方面,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快,价格昂贵,民营医院为了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新设备,资金压力沉重。人员工资方面,为了吸引和留住有限的医疗人才,民营医院不得不开出较高的薪酬待遇,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

 

为了吸引患者,民营医院还高度依赖市场营销,通过广告宣传、网络推广等各种方式进行推广,营销费用在医院成本中占比极高。

 

有数据显示,部分民营医院的营销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甚至高达 30% - 40%。高昂的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使得民营医院的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经营压力巨大。

 


6、内部管理缺陷



民营医院内部管理问题丛生。许多民营医院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层多由家族成员组成,“外行领导内行”“专家有职无权”现象频发,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往往仅凭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容易导致医院发展战略失误。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重视不足,医务人员在医院内缺乏晋升空间和成长机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在设备采购、药品采购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


医疗质量管控体系不健全,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不到位,医疗事故时有发生,高额罚款、通报警告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医院的经济、声誉和形象,导致患者流失。

 


民营医院倒闭潮与退保潮是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其背后是政策、市场、社会认知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民营医院面临诸多困境,但困境并非绝境。通过精准定位患者群体、创新收费模式、稳定医护人才队伍等积极探索和变革,仍有望在困境中寻得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回/顾


GE重大人事变动,新总裁“五一”到任!


巨头混战!谁能拿下BD2000亿“大蛋糕”?

卷哭同行,联影再包揽1.13亿大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