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万东医疗“4+2+4”战略体系的关键载体,北京研发智造基地从规划之初便锚定 “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 核心目标。
在美的集团坚实的战略支撑下,万东已形成北京、沈阳、苏州、上海四大研发基地协同创新的格局。这一布局覆盖从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到整机装备制造的全链条,致力于打造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智能智造标杆”。
据了解,基地将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功能,建设国家级医疗器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设立四大方向研究室、实验室,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关键核心部件与整机的一体化研发与验证。
同时,基地将打通“技术创新—制造升级—临床验证—成本优化”的全链条闭环,加快MR、CT、DT、DR等高端产品线的技术迭代突破与成果落地,进一步提升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
此外,通过导入精益生产理念、数字化管理系统与智能化工艺,基地将 “智造” 基因贯穿生产全流程:从核心部件的精密制造到整机的组装调试,以数据化管控实现质量追溯,既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又缩短了生产周期,真正以 “智能化升级” 定义高端影像设备的制造新标准。据悉,其CT产品线产能已经达到年产1000台的水准。
万东医疗作为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国产医疗装备自主化的奋斗史。自 1955 年成立以来,万东医疗始终专注于医学影像设备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中国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悉,万东医疗主营业务为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和服务,包括MRI成像系统、CT系统、DSA血管介入治疗系统、医用诊断X射线机等。
无液氦MRI
2025年,万东医疗推出了全球首发的第三代无液氦磁共振。第三代无液氦磁共振再次颠覆原有技术,以无液氦“黑科技”打破传统磁共振对液氦资源的依赖,不仅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更有效减少资源损耗,真正做到了科技领先+绿色发展“双轮驱动”。
CT系统
与此同时,CT作为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在医学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分级诊疗的时代浪潮下,万东医疗新推出的TurboTom 1 S系列精准聚焦广大基层医院对精准成像、智能流程和可控运维成本的迫切需求,以智能工作流实现高效精准成像。
此外,全新上市的TurboTom 5 PRO系列CT以“1”键式3D-AI工作流,“2”大核芯硬件系统,“8”大临床场景赋能,重新定义CT诊疗效率与患者体验。其大热容量液金智慧球管结合薄层快速成像,为心血管疾病诊断、肺部小结节筛查、肿瘤病变定位等提供丰富准确图像信息,助力精准诊疗。
DSA系统
在DSA领域,从1989年推出中国首台血管造影机,到2025年CGO系列DSA的迭代升级,万东医疗用36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凭借强劲研发实力,万东医疗累计获 200 多项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超 60%,构筑技术壁垒,稳居国产 DSA 第一梯队。
近年来,万东在低剂量成像、智能血管追踪、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领域成果显著。低剂量成像技术通过优化多方面技术大幅降低辐射,2023 年新一代 “超微” DSA 平台较前代辐射剂量降 50%,保障成像质量与安全性。智能血管追踪技术能实时精准追踪血管动态,为手术提供清晰影像,提高成功率。三维重建技术将二维图像构建成三维血管模型,助医生多角度观察,对复杂病变诊疗意义重大。
DR
从最新业绩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万东医疗营业收入实现8.43亿元,同比上涨20.46%;归母净利润实现5129.86万元,同比下滑39.46%;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9.16%,研发投入强度达15%,超行业平均水平,持续领跑行业创新。
面对这份“营收增长与利润承压”的业绩表现,万东医疗表示,净利润端的承压换取了技术攻坚的硬核成果:人员占比三分之一的研发团队聚焦高端CT,核心部件自研自产等硬科技;全球首台无液氦MR实现量产,彻底摆脱液氦供应的“卡脖子”风险;量子DSA凭借自主可控的稀土探测器,将血管造影带入低剂量时代。
据悉,截至2025年6月份,公司已获授权知识产权243项,这些知识产权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有分析认为,这是作为老牌企业的在面对国产替代深水区的战略抉择时,以短期利润换长期护城河纵深。
——
事实上,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万东医疗一直在持续推进深刻变革。据介绍,未来北京研发智造基地将作为公司辐射华北、服务全国、对接全球的战略支点,不断推动服务升级与产品创新。
万东医疗表示,伴随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升级,万东医疗将依托智能制造新基建,积极参与国家医疗装备发展战略,持续输出高品质医疗影像设备与解决方案,助力填补国内高端市场空白,降低医疗机构的采购与运营成本,为医疗系统提质增效贡献专业力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对此,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报道。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