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分析》指出,分行业来看,前三季度创业板医药生物行业平均净利润达到2.37亿元,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增幅也达到20%以上,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润增速也达到40%以上。 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由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19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共45403家,其中生产企业1.6万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医疗器械行业增速领先全球。 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迈瑞医疗无疑是这一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中,迈瑞医疗位居榜首。 纵观迈瑞的发家史,几乎就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缩影。从只能生产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到现在围绕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三大产品线,其书写出的是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代表性故事。
自主创新:国产医疗器械“春芽”萌动
开展自主研发势在必行。但自主研发医疗器械不是拍脑门就解决的事,不同于当时说干就干的“下海”热潮,医疗器械属于高科技行业是知识密集性产业之一,要进入这个领域没有“真功夫”可能行不通。在行业门槛的限制下,即使有人看到了商机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企业发展也主要以加工型企业为主。在90年代之前,就连一套彩超设备也完全需要进口,直到1990年才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彩超。 1991年,迈瑞医疗成立。此时距“1979年的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故事已有12年,深圳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振兴之路:“试炼”“跳跃”“升华”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市给予给企业减税、借款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即使有像李西廷这样高学历、高技术的创始人,但只要公司资金匮乏,就做不了生产,搞不了研发,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为了支持企业做研发,深圳市科技局给企业开通了借款通道,迈瑞就是从中借了95万元用于开发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对于没有外资背景的高科技本土企业来说,自主研发产品难,但将产品卖出去更难。就像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商品的所有者。” 要完成这最初的一跳,就要让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要在这块蛋糕上动手,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以迈瑞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初创公司,又怎么冒得起这么大的风险。把产品卖出去,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本土企业有本土企业的优势,便宜就是本土企业的一大“杀手锏”。迈瑞正是依靠低价策略迅速找准了目标消费市场,一举获得“低价杀手”称号。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盈利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如果仅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恐怕是承担不了民族品牌振兴的大任。就像李西廷说的,做企业不是单纯的做生意,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不能只关心赚多赚少。 中国民族品牌的兴起,依靠的是一个个企业的兴起。“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迈瑞就是其中的一条“江流”,中国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迈瑞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完成了企业发展的又一跳。 2006年,为了提高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从西门子、飞利浦这样的“大鳄”手中分得一杯羹,迈瑞做了一个大工作——登陆纽交所。
强势回归: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多重利好医疗器械产业开启“黄金十年”
对此,迈瑞年报中表示,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消费能力,全球范围内长期来看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一方面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各种利好政策也连续推出。为了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国家出台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支持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创新等文件。此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如果说 2018 年之前的10年是国内药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那么我们可以说2018年开启了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黄金十年’。”李西廷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 对标国际,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是民族品牌振兴中的关键环节。面向未来,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自主研发走向世界的路上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