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疫情带来的热潮正在退却,国内医械企业准备好了吗?

日期:2020-04-30

前言:在国内新冠疫情趋于稳定,国外疫情高速爆发的阶段,我国相关的医械企业纷纷释放产能,驰援全球。而当时巨大的需求和紧张的产能,吸引了大量企业跨界生产防疫物资,一时间也是门庭若市,而如今,当国外相关企业产能释放,对国内防疫物资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后,国内的入局者们准备好了吗?


发达国家不会永远依赖中国的支援

据美联社当地时间4月26日报道,当天,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接受了来自中国的150万个外科口罩。


当这一批口罩落地在格林维尔·斯帕坦堡机场的停机坪上,在场的南卡罗莱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却说:“我们想要美国制造的口罩,我们不想依赖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来满足我们基本的医疗需求。”

虽然事后他在推特上正式表示了对中国的感谢,但也感叹,希望美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同时强调了制造业回流的重要性。他预计今年秋天新冠病毒会卷土重来,并希望在那个时候美国做好了准备,可以不再依赖中国。




正如张文宏医生曾提到的,我们真的需要为欧美发达国家担心吗?或许因为疫情初期,他们的领导层错误的估计了疫情发展的迅猛,民众也没有对新冠疫情有应有的重视(即使现在仍然有这样的人存在),相关企业准备严重不足,所以有相当一段时间,大批受到新冠病毒攻击的发达国家只能依赖产能全负荷启动的中国来渡过难关。但到如今,除了呼吸机这种制造难度偏大的设备,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恐怕已经不再是全球趋之若鹜的稀罕物件。
格力口罩已门庭冷落,销售量不足产能的10%
从格力口罩的销量上,我们或许能够管中窥豹,据凤凰新闻报道:跨界生产口罩的格力,仅仅经过50天,就从系统挤爆没落到门庭冷落。

2020年3月9日上午10~11点,格力口罩正式上线接受预约。


在小程序“董明珠的店”(格力口罩销售唯一渠道)中有两个规格可选:一种是KN95口罩,275元一盒,每盒50只,每只KN95口罩均价为5.5元;另外一种是一次性医用口罩,150元一盒,每盒50只,每只一次性医用口均价为3元。


彼时,口罩还是“硬通货”,抢购格力口罩的场面堪称魔幻。第一天有68626人预约成功,到了第二天抢购热情全面迸发,预售开启后的第20分钟,预约人数就突破27万人,全天有472518人成功预约。



2020年4月27日上午10点,“董明珠的店”KN95口罩已经下架,仅能预约一次性医用口罩。而全天预约的人数未超过2000人,以此推算格力口罩的销量已跌至不足10万只/天。这意味着格力口罩销售数量不足产能的10%。


业内人士分析,格力口罩是格力电器迎战疫情的一个缩影,作为紧急转型是成功的,但在市场变化之下,未能及时跟上节奏从而逐步被边缘化。但也不排除这是董明珠入局医疗器市场的一大布局。
当疫情褪去,是否会遇到负面反噬?
格力口罩或许因为与主流售价格格不入、没有及时需求升级等原因不具备典型的代表性,但我们不难总结两个重点。1、国外应对防疫不会永远依赖中国生产;2、在疫情褪去,我们也许会面对资本反噬。
毕竟,对于全球防疫物资而言,短期会有需求,但需求断崖终会到来。
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要求,所有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抓紧进行改造,在短时间内形成核酸检测能力。支持各地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时,与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合作开展核酸检测,充实检测力量。
由此可见,医疗器械等应急资源俨然已经成为未来医疗战略储备的关键方向。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次珍贵的机遇。医疗器械将在市场扩容及基层下沉过程中迎来需求高峰,整个行业将迎来新冠疫情重塑后的格局。

此外,口罩等低附加值耗材由于门槛较低,疫情过后大批医疗机构依然会储备采购,产能将急剧上升。但拐点终会到来,当需求断崖来临,产能过剩可能成为行业危机。


签了合同就等于钱到手?

在目前的紧急状态下,许多临时转产的企业合同都会签到手软。但不管合同上的金额数目如何喜人,这些钱什么时候能到账、最后是否真的能够到账以及能实际到账多少还两说。
就连英国对自己本土企业戴森研发出来的呼吸机,政府也是说不要就不要了!
据路透社报道,此举意味着戴森拿下的10000台呼吸机订单将被放弃。而迄今为止,戴森已经在该项目上花费了约2000万英镑(2500万美元),并且没有使用任何公共资金。

再加上各国相继出台各种经济刺激计划,如果选择的结算方式和时机不当,企业最后是否是赔本赚吆喝还未可知。


预付式消费纠纷疫情后如何解决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目前紧急状态、加班加点忙交付的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疫情结束之后可能会触发此起彼伏的售后服务事件,极端情况可能还会面临官司。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挣到的钱是一个企业未来信用的提前变现,如果客户发现一个公司的信用质量不够好,在未来调低其信用评分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质控,千万不能放松,否则图一时之快,可能面临的是源源不断的各种痛苦甚至要拖累整个行业及国家信用。
结语:部分企业借此次疫情实现了大幅增长甚至是完成了跃迁,但总体上医疗行业是一个长久生意,所以不管是在高光时刻还是在艰难时期,公司的决策都需要兼顾到长远发展。特别是当行业利好的时候更要主动谋划、提前布局。真正实现把突如其来的机遇变成公司长期良性发展的动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