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科创板一周年:13家械企成绩单来了!

日期:2020-06-23

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一周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不仅为上交所增强包容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和实现路径,同时也肩负着以科技创新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科创板助力企业研发创新,对于“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行业而言,无疑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医疗器械作为国内朝阳产业,也正在以破竹之势快速崛起。


一、医疗器械成科创板青睐领域


从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20年6月13日,共有110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其中医疗器械领域共有13家,数量占比为11.8%,仅次于计算机应用领域。


图1:科创板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研究院整理


表1:科创板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信息


资料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从行业市值来看,2020年6月13日110家科创板企业市值合计1.7万亿元,平均市值为156.7亿元。其中,13家医疗器械市值合计2120.3亿元,平均市值为163.1亿元,高于科创板板块平均市值。


从主营业务来看,涉及高值耗材领域的有7家,数量最多;体外诊断有4家。以上13家企业业务覆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IVD)、心血管、微创治疗和医疗美容等领域。


图2:科创板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细分领域分布


资料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二、科创板医疗器械“成绩单”


1. 市场表现

从市值来看,华熙生物市值突破600亿元,南微医学市值超过250亿元,心脉医疗、东方生物、昊海生科、海尔生物、三友医疗、普门科技、硕世生物市值均在百亿元以上。


图3:科创板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市值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从上市以来涨跌幅来看,除祥生医疗和昊海生科外,其余11家企业涨幅均超过100%,其中,东方生物涨幅高达537%,心脉医疗高达457%,硕世生物高达302%。此外,昊海生科个股跌幅约为10%。


图4:科创板医疗器械上市企业股价与涨跌幅情况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2. 财务指标

在营业收入上,13家企业2019年营收均在一亿元之上,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南微医学3家企业营收超过10亿元。在成长性上,三友医疗营收增速接近60%,华熙生物、心脉医疗和南微医学营收增速均超过40%。


表2: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注:按2019年营业收入排序


图5: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营收变化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在净利润上,华熙生物等6家企业2019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华熙生物高达5.85亿元,昊海生科和南微医学均超过3亿元。在成长性上,佰仁医疗2019年同比增速接近90%,海尔生物、三友医疗、心脉医疗和南微医学同比增速均超过50%。


表3: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注:按2019年净利润排序


图6: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净利润变化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3. 研发投入

从研发费用来看,海尔生物和昊海生科2019年研发费用均突破1亿元,分别达1.21亿元和1.16亿元;从研发费用增速来看,华熙生物、心脉医疗和东方生物2019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速均超过70%;从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赛诺医疗、普门科技、心脉医疗、祥生医疗、热景生物、硕世生物、海尔生物和佰仁医疗2019年研发强度均超过10%,其中赛诺医疗研发强度高达20.55%;从研发强度增速来看,热景生物、东方生物分别超过40%和30%。


表4: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注:按2019年研发强度排序


三、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几大”亮点”

1. 颜值经济时代两家玻尿酸巨头反差大

作为国内两家先后在科创板上市的玻尿酸巨头,2019年华熙生物营业收入比昊海生科高出2.8亿元,但华熙生物同比增速高达49.3%,而昊海生科同比增速仅为2.9%;华熙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37.9%,而昊海生科却同比下降17.3%。此外,头顶中国“玻尿酸第一股”的昊海生科,也成为科创板“破发第一股”,从上市以来股价跌幅约为10%。


根据昊海生科公开说明,2019年公司持续加大眼科和医美产品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上年增幅超过21%。另外,公司下属子公司 Contamac Holdings Limited 在收购时产生了一次性投资损失。华熙生物2019年则全力布局美妆、功能性护肤品等玻尿酸全产业链,公司“故宫口红”在2019年火爆,不断培育口碑效应与客户黏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医美消费造成巨大影响,昊海生科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8%,净利润同比下降138.4%。华熙生物却仍分别实现3.5%、0.8%的微弱增长。

2. 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或将迎来黄金时代

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中仅有的两支医疗股,心脉医疗(主营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和南微医学(主营内镜下微创诊疗器械、肿瘤消融设备)两家企业在上市首日即冲为“百元股”。


截至6月13日,心脉医疗收盘价257.6元/股,市值185.4亿元;南微医学收盘价194.3元/股,市值259.1亿元。在研发投入上,心脉医疗和南微医学2019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1%和43%。在盈利表现上,两家企业2019年营收增速均超过40%,净利润增速均超过50%。

3. 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利好体外诊断企业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核酸检测成为确诊的金标准,需求大幅提升,而核酸检测需要体外诊断试剂来完成,科创板体外诊断领域企业因此受益。


例如硕世生物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276.2%;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670.9%。东方生物一季度实现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4566.3万元,同比增长301.5%。

4. 海尔生物提速研发生物医疗低温技术

海尔生物2019年研发费用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34.3%。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和60%。


自突破生物医疗低温技术并打破国外垄断以来,公司获得行业内唯一国家科技进步奖,并牵头或参与起草9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项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基本涵盖全部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产品,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发展。目前公司聚焦科技生态战略,创新融合低温存储与物联网技术,在生物样本库、药品及试剂安全、血液安全、疫苗安全等四大应用场景市场持续领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