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疗器械产品亟需升级迭代
小到创可贴、棉签,大到核磁共振、医用高能设备、人工心肺机,医疗器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等领域,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李基滏介绍,新修订的《条例》有五个方面重大变化。一是落实注册人备案人制度,加强企业主体责任,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科研机构、研发型企业可以作为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二是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全面优化审批程序。三是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四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如规定对涉及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30倍的罚款。五是落实改革举措,首次将“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凸显了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较好保障了人民群众用械安全,促进了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截至今年4月30日,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78家,全国排名第5位;经营企业42574家,全国排名第10位;产品注册证(备案证)7146个,全国排名第9位。
虽然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医疗器械产品亟需升级迭代。总体来看,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企业总体数量多,规模以上企业少;基础产品数量多,高科技含量产品少;仿制产品多,原创产品少。目前,我省的透析液、透析粉、一次性采血管、防褥疮气床垫、轮椅、病床等医疗器械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
李基滏说,《条例》的施行,将使医疗器械监管更加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将得到更好保障,也给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升级迭代带来了新机遇。
四方面发力,助推我省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医疗器械较少。省药监局器械注册处处长范瑜介绍,《条例》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出台了多个创新性政策,我省将以《条例》实施为新契机,从四方面发力,积极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品转型升级。
全力推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实施。鼓励我省企业和研制单位作为注册人委托生产,鼓励我省企业接受委托生产,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研发机构与生产单位分工合作,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在产品注册检验环节,通过设立区域技术中心等方式,把实验室搬入生产园区,把服务送到企业门口,助推创新产品高效检验、快速上市。目前,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已在冀州设立首个区域技术中心,接下来,还将在几个集中生产区设立区域技术中心,为产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条例》的全面实施,将助推我省医疗器械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范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