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国海证券《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
集采对种植牙各个环节的影响 动脉网制图
但这也引起了口腔服务从业者的担忧。“政策从长期看是能够规范行业发展的,不过我们也比较担心消费者未来只考虑最终价格,却忽视了医疗服务质量。因为每个牙医的时间是有限的,优质医生资源也稀缺。如果价格压得太低,会减弱好医生的积极性。”武汉某口腔医院的牙医告诉动脉网,“所以我希望后续的患者教育也能跟上。”
从以上维度看,种植牙集采确实有不错的挤利润空间,能够带来整体治疗费用的降低。但具体能降多少,最终还是要看以种植体为主的耗材集采价格出炉后市场的反应,特别是下游医疗服务机构未来的定价策略。
“从去年各地陆陆续续放出种植牙集采的消息以来,不少行业的人士开始担心对口腔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且可能对部分群体的利润压缩厉害。但也要意识到,这里面也有巨大的产业机会,比如国产替代,或者通过高端化出海竞争。”一位长期关注口腔行业的基金经理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种植牙市场会如何演变呢?
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我国种植牙行业将如何演变?
在种植牙领域,我国国产种植体的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份额大约在7%,市占率偏低。
这是因为国产种植牙在技术、经验等方面积累不足,产业化相对滞后,与国外相比还处于技术跟随阶段。
以表面处理技术为例,根据高禾投资研究中心的资料,两大种植体龙头企业NobelBiocare和Straumann分别采用TiUnite和SLActive(活性亲水SLA)阳极氧化处理和亲水喷砂酸蚀处理的第四代技术,具备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骨结核强度。而大多数国产口腔种植品牌还停留在简单涂层和喷砂酸蚀处理的二三代水平,相对落后。
具体来看,欧美、韩系的市场占比分别为35%、58%。欧美种植体性能最优,占据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韩系的价格较低,市场份额在C端消费者中占比最高,国产种植体价位与韩系接近,但起步较晚受到韩系性价比压制。
“种植牙纳入集采之后,对于拥有价格优势的国产种植体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吕桑看来,通过省级和国家的集采行动,国产种植牙和韩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逐步上来。原因在于种植体行业是通过量起规模的,量一旦起来,企业的盈利就能跟上。
国海证券的研报显示,2020年我国种植牙植入数约400万颗,每万人种植牙数量28颗,而韩国每万人种植牙为632颗,是我国的22倍,这意味着我国种植牙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而集采导致种植牙价格下跌,同时也带动了整体销量上升,加速提高市场渗透率。
“这里有个还有个不太容易注意的趋势。据我了解,其实国产的种植体企业在公立医院,特别是在北上广公立医院开户成功的比较少,前几年国产品牌几乎没机会进入,大家都聚集在不需要开户的民营医院或诊所。但集采的到来或许能打开这个通道。企业在公立医院开户成功,自然渠道各方面都能更好走通。”吕桑表示。
但同时,这个过程中也有风险。“企业在研发上该投入还是要敢于投入,不要种植牙价格下来了,一上量,产能却扩不出来,品质也控制不了,这个问题就很大。”
另外,从路径来看,对于相对低端的产品,要积极进入集采以扩充市场份额,而对于中高端产品则要寻找特定高价值人群,从整体解决方案层面占领用户心智。
中游端的价值在短中期也还将存在。吕桑认为,耗材出厂价、种植牙的终端价这些可能都会降低,但是渗透率的提高使得种植牙总的市场蛋糕每年呈现快速的增长,口腔中游作为链接上下游的核心价值方,其收入主要是供应链服务。整体蛋糕大,自然收益影响也不大。
下游医疗服务端则会出现两种走势。一种是品牌较弱的企业可能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甚至在行业的价格战中造成该项业务利润下滑;另一种则是行业头部企业凭借优质医生和服务资源,虹吸区域内大部分的患者,通过口腔整体的解决方案(除了种植牙外,针对患者家庭配套口腔护理等其他服务)提高粘性,实现更高溢价。
除了上中下游企业各方的变化外,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于种植牙未来是否会纳入医保。
针对此,多位行业人士皆表示医保的定位是“保基本”,除了种植牙外,缺牙修复还有活动假牙、烤瓷牙等多种选择,加之各地医保基金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短期内种植牙很难纳入医保中。
综上,一旦集采落地,我国种植牙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会加速,率先放量的上游品牌将抢得发展先机,但要注意产能和质量的提升。对于中下游经销商和服务机构来说,市场蛋糕会变大,马太效应也会更明显。另外,种植牙纳入医保短期内概率不大。
万物皆可集采,消费医疗行业将走向何处?
众所周知,消费医疗一直是资本热衷押注的领域。
核心逻辑在于,消费医疗主要是TOC的商业模式,大多产品都是医保之外的品种,比如医美产品、OK镜、保健品等。这使得消费医疗的毛利处于医疗行业的前列,市场化程度更高。
但此次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对种植牙开展集采,也预示着集采向消费医疗迈进一步。
要知道,集采对于医疗细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在股价层面,2019年10月进行的首次药品集采,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和2021年安徽IVD集采,都造成了医药行业指数高达20%到30%的下跌。
那是否意味着,一直被资本视作香饽饽的消费医疗赛道未来在投资上也遭遇估值错杀?
“我认为政策的逻辑不是针对消费医疗,而是民生问题。种植牙价格过高,需求量又大,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现在,越来越受社会关注,集采是回应民生关切的一次举措。”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前几年政策制定方有去研究过隐形正畸,后来发现其市场份额70%以上都在民营医院,消费也主要以20到30岁的年轻人为主,所以就没有继续深入了。未来如果有大量的人群需要牙齿矫正,且影响了生活品质,那集采大概率就会介入进来。”
从这点看,消费医疗仍将持续火热。多个行业人士认为,种植牙的市场普及越高,越能对市场有好的教育,也更能让消费者注重口腔预防与牙周维护的重要性。这其实反而能带动口腔行业的发展,比如口腔护理、儿童口腔等新兴消费医疗赛道。
“民生永远是国家关心的大问题,种植牙的价格下探会为未来数以亿计的国人带来幸福感的提升。以口腔为代表的消费医疗行业要抓住这样的趋势,去挖掘更多市场需求,从治疗到预防,全链路为用户创造价值。”上述投资人表示。
从这点看,尽管留给种植牙暴利的时间不多了,但这正契合了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的初衷,让患者真正受益。在这个过程中,勇于抓住时代机遇的企业,也势必迎来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