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直接结算、即时结算再提速
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
2月14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其中涉直接结算、即时结算、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等内容。
《清单》中明确,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5年底前,全国80%左右统筹区基本实现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
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直接结算。基本实现医保部门与医药企业对集采药品的直接结算,加快推动与医药企业对集采医用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
毫无疑问,2025年解决药械回款问题将成为有关部门重点工作之一。2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文指出,长期以来,医药领域存在“回款难”问题,供货企业的货款回款时间平均在半年左右,严重占用医药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医药供货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了供货企业的竞争力和药品耗材供应保障能力,影响参保群众使用药品耗材的可及性。
202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中已经明确,2025年,优化医保支付机制,赋能医药机构健康发展。推动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即时结算方面,根据1月16日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 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直接结算方面,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推进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2026年全国全面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
除回款相关内容外,《清单》中还明确,医药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企业通过国家统一门户网站向一省或多省申请挂网,提交产品和价格资料,资料一次提交、一省核验,信息全国通享。
此前,河北、山东、贵州、江西、内蒙古等多地已发布相关通知,启动医药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试运行工作。此举将大幅简化企业挂网工作流程,让挂网工作可以“一步到位”。
02
2025耗材回款大提速
开年以来,即时结算工作快速推进,目前已初见成效。
据国家医保局披露,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即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当天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次日可由医保部门按比例拨付。海南省医保中心自2024年12月1日起将支付给医药机构的预付资金拨款周期从实施初期的申报后7天拨付优化调整为最快于申报后的次日拨付。
福建厦门全市2000余家定点医药机构均已接入即时结算系统。河南郑州市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功能模块1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30家参与“三结算”改革试点的定点医药机构均实现结算业务“当日申报、当日拨付”。
河北、浙江、贵州、青海等省份也在全省积极推进即时结算。
据介绍,过去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结算一直是“后付制”。一笔医保应付费用,自患者出院后一般需要60天才能到医院账户上。如遇到异常结算需要沟通复议等情况,有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到账,不利于医院资金流转。
实施即时结算后,医保基金拨付时限压缩,缩短了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回款周期,也缓解医疗机构垫付资金压力。
直接结算举措此前已有诸多地区探索推进。
目前,江西已实现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政策对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全覆盖。2024年为3557家医药供货企业直接结算90.42亿元,货款结算周期从6个月缩减为30天左右。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集采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后,每月都能及时、稳定地收到回款,有效促进了企业资金高效流动。
直接结算的实施在节约企业资金成本方面已有明确成效。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内蒙古一家大型医药企业集采前后回款周期缩短了300天左右,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节省4000多万元的资金成本。
据国家医保局1月1日消息,海南、广西等9个省份已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企业回款周期从平均6个月减少为不到30天。集采中标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一旦完成三方合同签订,医保部门将直接打款60%,合同量执行超过50%支付剩下40%。
按照计划,2025年直接结算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回款困境有望继续改善。
超6亿,百年光学巨头再加码中国!
中纪委发文,2025医药反腐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