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列入清单、立案调查,这一拳,专打美国 “卡脖子” 七寸!

日期:2025-04-07

图片


4月4日,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20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公告显示,商务部于2025年3月7日收到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代表国内相关医用CT球管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机用X射线管及其管芯进行反倾销调查。

根据审查结果,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4月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珠海瑞能真空电子有限公司是支持申请企业。


立案调查及调查期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被调查产品及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原产于美国、印度的相关医用CT机用X射线管及其管芯。


被调查产品名称:相关医用CT机用X射线管及其管芯(又称:相关医用CT球管)。


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90223000,该税则号项下其他产品不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


调查期限


自2025年4月4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26年4月4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


01

美印CT球管“价格绞杀”战

在立案调查背景中,申请人指控美印相关企业通过 "价格绞杀" 策略对中国市场造成实质损害。

(以下信息均来源于公告公开的申请书及附件)


根据申请书披露的数据,申请调查期内,美国和印度是中国相关医用CT球管的主要进口来源,占中国总进口数量比例在60%左右,且进口数量呈增长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的合计进口数量分别为5,196只、5,322只和5,891只。

  • 2023年比2022年增长2.42%,2024年比2023年增长10.69%,2024年比2022年增长13.38%。

图片


申请调查期内,国内相关医用CT球管的需求量呈持续增长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需求量分别为12,275只、12,317只和12,713只。

  • 2023年比2022年增长0.34%,2024年比2023年增长3.22%,2024年比2022年增长3.57%。


申请调查期内,美国和印度申请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40%且呈上升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市场份额分别为42.33%、43.21%和46.34%;

  • 2023年比2022年上升0.88个百分点,2024年比2023年上升3.13个百分点,2024年比2022年累计上升4.01个百分点。


根据申请人掌握的市场信息:

  •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规格型号包括3.5MHU系列、5MHU系列、8MHU系列的产品;

  • 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规格型号包括3.5MHU系列和6MHU系列的产品。


申请调查期内,申请调查产品的平均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

  • 3.5MHU系列产品的进口价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5.37%,2024年比2023年下降4.92%,2024年比2022年累计下降10.03%;

  • 5MHU系列产品的进口价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4.98%,2024年比2023年下降3.23%,2024年比2024年累计下降8.05%;

  • 6MHU系列产品的进口价格2023年比2022年上涨6.54%,2024年比2023年下降2.69%,2024年比2022年上涨3.67%;

  • 8MHU系列产品的进口价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1.09%,2024年比2023年下降3.29%,2024年比2022年累计下降4.34%。


在相同规格的申请调查产品和国内同类产品可以互相替代的情况下,申请调查产品的低价降价行为迫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其中:

  • 3.5MHU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在申请调查期内累计下降17.82%;

  • 5MHU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在申请调查期内累计下降8.49%;

  • 8MHU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在申请调查期内累计下降9.68%;

  • 6MHU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


申请人认为,申请调查产品和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在二者产品属于同类产品且相同规格产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的情况下,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申请调查产品的低价降价倾销行为已经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02

“以牙还牙”

此次中国对美印医用CT球管的反倾销调查,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背景下的一次关键反制措施。


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已累计对约 36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医疗器械行业首当其冲。


例如,2019 年美国将 2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从 10% 提升至 25%涉及医用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等核心品类,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医疗器械出口增速从 2018 年的 12.3% 骤降至 2019 年的 3.1%


此次反倾销调查的特殊意义在于,它针对的是美国对华医疗器械产业链的 “卡脖子” 环节。


医用 CT 球管作为 CT 设备的核心部件,长期被美国企业垄断,万睿视(Varex)、GE 医疗等企业占据中国市场超 80% 份额。


美国通过关税壁垒限制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同时,又以低价倾销策略挤压中国本土企业生存空间,形成 “双重打压”。


例如,2022-2024 年美国对华出口的 3.5MHU 系列 CT 球管价格累计下降 10.03%,直接导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跌 17.82%。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倾销调查与中国对美 “对等关税” 形成政策组合拳。4 月 4 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覆盖半导体、医疗设备等关键领域。

图片

这标志着中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反制,通过 “关税 + 反倾销” 双重工具,打破美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格局。


03

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正经历双向重构。


面对美国关税壁垒,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迈瑞医疗在美建成 FDA 认证工厂,实现高端超声设备本地化生产,2024 年美国业务毛利率反超加税前水平;

美国企业则通过在华建厂对冲反倾销风险,如万睿视投资无锡工厂。这种双向投资推动中国本土 CT 球管产能预计 2026 年突破 40%,同时两国在新兴市场展开激烈争夺 —— 中国 2024 年一季度对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额占比达 37.43%,美国通过收购印度心脏设备企业强化东南亚渗透。


技术突破与政策扶持共同催化国产替代进程。昆山医源、珠海瑞能等企业率先实现 3.5MHU、5MHU 系列 CT 球管量产,市场份额从 15% 提升至 22%,三级医院采购占比突破 10%。联影医疗通过 AI 冠脉算法将球管寿命延长至 15 万次(提升 30%),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 50%-60%,推动县域医院国产 CT 装机量激增 28%,其中 70% 搭载国产球管。


尽管 4 月 7 日 A 股医疗器械指数单日暴跌 9.74%,但长期替代逻辑未变,机构预测 2025 年高端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8%。


贸易保护主义蔓延推高全球贸易成本 15%-20%,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


欧盟拟实施碳关税,印度加征 22% 关税,技术标准争夺成为焦点:

中国与东盟达成注册互认协议,美国联合日韩组建 "医疗技术联盟" 主导新兴领域标准。这种博弈本质是高端制造权力重构,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的协同效应成为关键变量。


中国通过反倾销调查与关税反制,打破美国 "关税 + 技术" 双重压制,为国产替代创造战略机遇。


尽管短期存在市场波动,但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正推动行业从 "跟跑" 转向 "并跑"。未来竞争将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新兴市场布局和国际标准制定,需多方协同发力。


外交部 4 月 7 日明确表态:我们已多次强调,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的权益、利益。中国政府针对美方滥施关税已经阐明了严正的立场。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的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严重损害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的经济秩序稳定。中国政府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美国的有关做法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损人害己。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注①:上述括号内的信息为申请人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费用数据,涉及商业秘密,对外披露将对申请人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故申请保密处理不予列出。申请人以指数形式表示上述数据的变化情况。首期间的指数设定为100或-100,之后各期间按照与首期间的实际数据比乘以首期间的指数计算得出。以下有关变化趋势图或文字说明如涉及相同数据,同样以表格指数进行替代。


附:

▲  北京日报整理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信息素材:部分信息由医械汇整理自商务部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