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凌晨有博主发帖,上海十院和同济医院开始裁员了,行政和后勤成了优化重点!
网友爆料截图
上海十院、同济医院等三甲医院突然“挥刀”,向行政后勤岗开火,总结下来就是:
1、合同到期不续签:部分行政员工直接“毕业”,有的调岗后绩效腰斩;
2、院长秘书被分流:连院长身边人都被安排到导诊台,行政岗人人自危;
3、后勤人数“砍三成”:医院床位、医护在增长,但后勤编制缩减到原来的1/3甚至一半。
本次裁员大刀一砍,从此这医院的行政后勤就不香了!?
其实,行政后勤人员在医院体制内的占比问题本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网络上至今仍有很多医生反映自家医院在临床、行政后勤岗位人员配置问题的帖子,此类帖文中,诸如“坐标中医院,医疗工作者800多人,后勤2200多”“700人的县城医院,医护300人”“临床和行政人数几乎对半开”等言论比比皆是。
不少发言者都表示医院行政后勤人员比临床医生多,而且工作强度低、收入高、晋升快,让医生羡慕死了。
这次上海打响“瘦身计划”第一枪。此消息一经发布,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医疗圈内爆炸开来,瞬间引发两极争议。
有医生拍手叫好:"早该治治那些喝茶看报的关系户!"
可也有被裁的行政人员委屈巴巴说:"疫情期间我们搬运防疫物资到凌晨,现在说裁就裁?"
更耐人寻味的是,某医院工会主席悄悄透露:"裁行政只是开始,下一步可能要动真格重组科室...."
想必,后续伴随更多信息的释出,医疗圈且得喧闹一阵。
但本次对后勤行政人员“开刀”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事实上,国家卫健委在去年9月份就曾经对于缩减医院后勤的提案进行了回复。
回复表明,要优化医院内医务人员的结构比例,压缩行政、后勤、辅助等人员,把编制倾斜给医护人员,尤其是儿科岗;
本次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为了缓解目前后勤“负重前行”的现状,二是三明医改开始“动真格的”了。
三明医改的541政策,即医生工资占50%,护士等工资占40%,行政后勤岗工资不超过10%;
政策中明确规定:行政后勤年薪不得超过医院总盘子10%!算笔狠账,一个三甲医院如果年支出10亿,行政后勤岗只能分到1亿。但现实是有几家医院的账是如此落实的呢?
目前医院里最累的是医护人员,而最焦虑的除了人人自危的行政后勤岗以外,就该属财务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