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与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进行了会谈。两场会谈勾勒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开放创新的清晰脉络,更折射出罗氏在全球行业变局中锚定中国市场的战略定力。
期间,施万表示,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优势突出,罗氏集团将扩大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
事实上,近年来罗氏一直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目前罗氏的产品覆盖了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众多医疗终端,为中国的医疗诊断市场提供了大量先进、可靠的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
尹力称,罗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和诊断企业,北京愿与罗氏集团共同把握机遇,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希望罗氏集团加强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深化与医院、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产学研合作,在肿瘤、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推出更多创新药品和先进疗法,强化与北京科技企业跨界合作,在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开发、智能检测诊断、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方面形成更多示范应用,共同推进数字医疗发展。北京将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便利,为广大在京企业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对此,施万表示,中国医药健康市场规模巨大,罗氏集团愿持续扎根中国,实现更大发展。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优势突出,罗氏集团将扩大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与北京科研、医疗机构等深化联合创新,共促数字医疗发展,引入更多高质量药物及诊断产品,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分析认为,罗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和体外诊断领导者。此次施万的会谈信心,源于罗氏集团近三十年在华构建的产业生态。其中,罗氏诊断的核心业务涵盖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具体来看,其诊断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科研、制药等多个领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罗氏诊断的诊断试剂种类丰富,包括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分子诊断试剂等,能够满足不同疾病诊断的需求;仪器设备方面,罗氏诊断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分子诊断仪等,具备高效、准确、便捷等特点,深受用户青睐。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IVD集采政策影响逐渐显现,外资巨头罗氏诊断也未能置身事外。
2025年上半年,罗氏总营收309.4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7%;其中诊断业务收入69.59亿瑞士法郎,与去年同期持平。受中国集采的影响,亚太地区销售额下降18%,其中中国市场下降了26%,重主要原因是心标和肿瘤检测等产品的销售额下降。
不过,管理层预计中国政策影响将于年底缓解,同时随着Elecsys pTau181(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cobas i601质谱平台等产品推出,有望带动分子诊断与核心实验室业务逐步回暖。
据悉,罗氏诊断业绩的下滑与国内集采政策密切相关。2024年,安徽省医保局牵头开展史上最大规模体外诊断试剂省际采购联盟,覆盖28省市、1.18万家医疗机构,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达52.62%。
同年12月,全国体外诊断制剂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结果揭晓,罗氏诊断虽产品均以A组身份中选,且在肿瘤标志物和甲功试剂医院报量中位居前列,但两大类产品平均降价50%以上,导致其中国区销售额同比下降23%,拖累“核心实验室业务”一季度整体业绩。
受此影响,今年年初,罗氏诊断中国区裁员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尽管官方未回应,但公司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不过,罗氏诊断在分子诊断、床旁检测等多项业务方面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罗氏诊断仪器投放总体增幅明显,全球范围内核心实验室、分子Cobas系统、病理学实验室仪器、数字病理学玻片扫描仪、床旁Cobas Liat仪器装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在中国,新增装机量正常,既占据一二线城市医疗机构,又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保证了市场使用量。
——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