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三友医疗(688085.SH)披露 2024 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3 亿元,同比下降 1.68%;归母净利润 1129.96 万元,同比下降 88.18%;扣非净利润更是首次转负,为 - 399.82 万元,同比下降 106.74%。
三友医疗将业绩大幅变动归因于国家脊柱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落地实施,致使公司脊柱产品销售价格骤降,进而造成脊柱业务收入及净利润下滑。

2024 年,伴随国家脊柱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在全国范围全面落地,三友医疗核心业务 —— 脊柱类植入耗材价格 “腰斩”。
即便公司脊柱产品发货量同比增长超 30%,但集采导致终端售价大幅下降,直接致使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大幅降低,集采对三友医疗的影响仍在持续,且远未出清。
根据现有资料,在 2022 年 9 月国家组织的脊柱类耗材集采中,三友医疗 11 个脊柱类产品系统全线 A 组中标。
其中涵盖颈椎后路椎管扩大钉板固定系统、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胸腰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等核心产品,中标产品数量与威高骨科的 10 个和大博医疗的 11 个相当。
其脊柱类中标产品平均降幅为 61%,低于行业整体平均降幅 84%,虽如此仍给利润带来显著压力,集采后公司借助中标高价策略(如京津冀联盟创伤集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准入问题。
此次脊柱集采采购周期为 3 年,首年协议采购量于 2023 年 1-2 月起执行。
在京津冀联盟创伤集采中,三友医疗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全部系列中标,解决了创伤产品在相关省份的市场准入问题,不过具体中标产品数量未对外披露。
集采前,脊柱领域外资(如强生、美敦力等)占据 59% 的市场份额,三友医疗作为国产厂商份额较低。
集采后,外资份额降至 20%,国产龙头威高骨科抢占 16% 份额,三友医疗提升至 7%,成为国产第二梯队代表,且其脊柱类产品占公司收入比重高达 93%。
创伤领域集采前外资份额为 28%,集采后降至 9%,但三友医疗未进入头部名单;
运动医学领域外资仍占 50%,三友医疗通过子公司拓腾布局相关产品,目前尚处于注册阶段。
2023 年脊柱集采全面落地后,三友医疗营收同比下降 29%,净利润腰斩,降幅达 52.2%,脊柱业务收入下滑 34.2%,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仍同比下滑 7.3%。不过在 2024 年二季度营收同比转正,产品放量加速,水木天蓬(超声骨刀)及海外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对比同处骨科领域的威高骨科,更能凸显集采影响的复杂性。集采之后,威高骨科的业绩已呈回升态势,而三友医疗却仍深陷困境。
从业务维度分析,威高骨科产品线极为丰富,涵盖脊柱、创伤、关节等多个领域。集采实施后,各品类之间能够相互支撑,有效降低了单一品类面临的风险。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威高骨科 2024 年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达 2.7 亿元,同比增长 107.6%。反观三友医疗,其收入主要依赖脊柱类植入耗材单一品类。集采的冲击使其业绩大幅下滑,加之自身规模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经营策略上,威高骨科积极响应集采政策,通过调整产品线、控制成本、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以及转变销售模式、推行大客户策略等方式,有效降低了销售费用。
在研发投入方面,威高骨科研发投入占比虽不高,但自 2024 年起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布局,着力优化产品结构。三友医疗虽在研发上颇为舍得投入,但其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业绩仍需时日。
在市场渠道与客户资源方面,威高骨科在集采前便已构建起广泛的渠道网络,拥有众多客户与良好口碑,集采后其与各方合作更为紧密。
而三友医疗的市场渠道与客户资源相对匮乏,若要追赶,仍需付出更多努力。综合上述诸多因素,致使集采之后威高骨科与三友医疗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局面。
面对集采带来的巨大冲击,三友医疗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尝试各种办法,努力摆脱困境。
自 2022 年国家脊柱类耗材集采启动以来,骨科行业的终端价格体系被重新塑造。三友医疗脊柱业务收入占比 77%,在集采的影响下,单一品类依赖的风险暴露无遗。集采后,市场转变为 “以量换价” 的模式,渠道壁垒被打破。
但三友医疗业务规模小,2023 年营收只有 4.6 亿元,和头部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而且产品线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不断抢占份额,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三友医疗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高端骨科市场,希望借此降低对国内集采市场的依赖。
2023 年 12 月,三友投入 500 万欧元,通过全资子公司参与 Implanet SA 的公开发行股份,成功让后者成为控股孙公司。
2024 年 Implanet SA 的营收增长了 26.29%,达到 940.58 万欧元,展现出了一定的发展潜力。
不过,由于国际化业务还处于初期阶段,各项投入都很大,亏损的局面还没有扭转,拖累了三友医疗 2024 年净利润约 -2100 万元,让整体业绩压力进一步加大。
但三友医疗并没有因此就退缩,还是在持续加大在国际市场的投入和布局。
2024 年 8 月,它计划斥资 4.16 亿元收购水木天蓬的剩余51%股权,其实在 2021 年就已经高溢价收购了 49.88% 的股权。
这次交易的评估增值率高达 406.21%,引起了广泛关注。
重组报告书显示,2022 - 2023 年水木天蓬的营收低于评估预测,高估率超过 40%,而且其营收结构变化很大,超声骨动力设备主机的销售占比下降,刀头的占比上升。
不过,三友医疗认为水木天蓬的业务正在稳步发展。超声骨刀疗法逐渐获得市场认可,设备装机量不断增加,刀头耗材的销售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在全力拓展国内脊柱业务市场份额的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水木天蓬超声动力系统产品的物价挂网和入院工作,大力发挥水木天蓬业务与三友脊柱业务的协同效应。
从长远来看,主机入院会带动耗材的销量,进而促进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
通过这一系列积极的行动,三友医疗试图在集采的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逐步摆脱目前业绩不佳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三友医疗若能有效整合资源,加速国际业务盈利、推动并购成果转化,有望在复杂的骨科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迎来业绩反转的曙光。对此,医疗器械创新网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