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巨头混战!谁能拿下BD 2000亿“大蛋糕”?

日期:2025-04-02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碧迪医疗(以下简称BD)正与赛默飞世尔(TMO.US)、丹纳赫(DHR.US)等竞争对手展开深入谈判,计划出售其估值约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00亿元)的生命科学部门。这一动作标志着BD自2月宣布分拆计划后,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碧迪医疗关厂裁员;地产大佬进军医疗赛道;贝朗医疗出售骨生物制剂业务 | 日报_医药_中试_生物电


根据多方消息,碧迪医疗已与潜在买家就免税换股(Reverse Morris Trust)、资产出售或分拆上市等多种方案展开讨论。此外,沃特世(WAT.US)、凯杰生命科学(QGEN.US)等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参与谈判,试图通过合作或免税换股方式分一杯羹。


除产业资本外,多家私募基金对该业务表现出浓厚兴趣,预计未来可能通过杠杆收购或联合竞标介入。


01

2000亿的“肥肉”说扔就扔?

今年2月,BD董事会一致授权管理层寻求分离其生命科学业务,计划将其生物科学和诊断解决方案部门从BD的其他部门分离出来,希望加强战略重点,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和资本配置,以改善股东的价值创造。


该业务在2024年带来了近52亿美元的收入,占这家医疗科技巨头当年总收入的25.7%。该部门包括公司的涵盖生物科学(BDB)和集成诊断解决方案(IDS)。



此次分拆将是继BD剥离旗下糖尿病部门Embecta后,该公司近年来第二次重大业务出售。


碧迪医疗此次剥离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重压力与战略考量下的必然选择。

激进投资基金 Starboard Value 在持股后持续施压,认为生命科学业务长期被低估。


数据显示,该板块 2024 财年利润仅 12.8 亿美元,增速 0.7% 远低于医疗部门的 17.3%。这种业绩分化迫使管理层重新审视资源配置,将有限资本转向高增长领域。


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疫情红利消退后,BD生命科学业务在 2022—2023 财年连续下滑(降幅 14.8% 和 7.8%),而全球的诊断与生物科学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独立运营将赋予新公司更大灵活性,避免与赛默飞世尔等巨头的正面竞争。这种调整也带来估值重构的预期,分析师预测拆分后总市值有望提升 30%。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BD 的选择体现了医疗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


在技术创新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实现 "归核化" 发展,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分拆不仅为生命科学业务开辟独立发展空间,更为新 BD 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深度布局清除了战略羁绊。


02

分拆之外的“瘦身”行动

就在BD宣布分拆生命科学部门后的不久,为降低成本,BD将输液制造与工程职能转移至其他地区,率先对圣地亚哥工厂 “开刀”,一次性裁减90人,美其名曰 “确保高效运营”。


此外,在BD公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数据呈现“冰火两重天”:


集团整体表现超出预期,实现营收 52 亿美元(约 37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8%,调整后每股收益达 3.43 美元,同比大幅提升 28%。


图片


不过业务板块呈现明显分化:

  • 医疗部门表现亮眼,收入达 26.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3%,其中药物输送与管理系统贡献了主要增长动力;

  • 而生命科学部门仅有 12.97 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速放缓至 0.7%,较去年同期下降 9.3 个百分点。


财报同时释放积极信号:公司已启动 7.5 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并将全年每股收益预期上调至 14.30-14.60 美元区间,显示管理层对战略转型的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次财报未提及新的裁员计划,可回顾 2022 年剥离糖尿病业务 Embecta 时,曾同步裁减约2000个岗位以降低成本。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生命科学部门独立运营,其原有团队可能随业务转移,而集团总部或将进一步整合职能重叠的岗位。


03

“瘦瘦”更健康

分拆决定是BD于2024年初启动的全面业务组合评估的结果。公司认为,剥离生命科学部门后,新BD将彻底转型为“纯医疗技术公司”,在大型不断增长的终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将聚焦四大核心领域:


  • Medical Essentials(医疗基础):包括输液导管、采血设备等刚需产品,年营收占比超90%为可循环收入,现金流“压舱石”。

  • Connected Care(互联医疗):AI+自动化技术赋能智慧药房、患者监测,抢占数字化医疗高地;

  • BioPharma Systems(生物制药系统):押注GLP-1药物递送设备,切入千亿美元减肥药市场;

  • Interventional(介入治疗):深耕泌尿、外周血管疾病,技术壁垒与利润率双高。


图片


将生命科学部门移除后,新 BD 预计 2025 年营收达 178 亿美元,覆盖超 700 亿美元目标市场,战略重心明确指向 5% 的增长率。


从行业视角观察,BD 的战略调整或将引发生命科学仪器市场格局重构。作为全球市场双雄(2024 年市场份额 21% 和 18%),赛默飞世尔与丹纳赫的竞购意图各不相同。


  • 赛默飞若成功收购,可强化其在流式细胞仪和分子诊断领域的优势,与现有质谱仪、基因测序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 而丹纳赫则可能通过整合BD的诊断系统业务,完善其从样本制备到检测分析的闭环解决方案。


这场战略调整既是对短期业绩压力的回应,更是着眼于长期价值创造的关键布局。在医疗科技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BD 的 "瘦身" 行动能否成为重塑竞争格局的胜负手,仍有待时间验证。对此,医疗器械创新网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部分内容参考自颐通社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