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总投资近亿元,联影半年连续加码

日期:2025-03-19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联影医疗发布公告,拟以 7000 万元增资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增至 0.9849%。


这已经是联影医疗在四个月内第二次 "押注" 自家 AI 子公司 ——2024 年 12 月,公司刚以 2848 万元完成首轮投资。截自目前,两轮总投资达984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资不仅有控股股东联影集团捧场(获 2% 股权),持股 5% 以上的上海联和也同步入股(1.79%),形成了罕见的 "关联方共同投资" 格局。


虽然持股比例看似不高,但这场交易暗藏深意。联影智能作为联影集团的 AI 战略核心,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已累计获得超 10 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达 100 亿元。


尽管财务数据显示其 2023 年净亏损 1.36 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 8292 万元,但营收复合增长率连续四年超 90%,2023 年达 2.54 亿元,展现出惊人的成长潜力。


更关键的是,联影智能已手握 22 张 NMPA 二类证、12 张三类证(相当于医疗 AI 的 "准生证"),15 款应用获 FDA 认证,13 款获 CE 认证,产品覆盖全球 10 余个国家及地区,成为联影集团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棋子。



01

“联影”的AI成长路

对联影智能的投资,只是“联影”(联影医疗、智能、智元) AI 战略的冰山一角。

其中,联影智能的发展堪称 "技术天团" 的教科书案例。其创始人沈定刚(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与联席 CEO 周翔(前西门子医疗 AI 负责人)的组合,让这家公司从诞生起就自带 "学霸基因"。

早期他们通过放疗自动勾画系统等工具解决医生 "痛点",2024 年推出的 uAI 影智大模型标志着质的飞跃 —— 这个医疗垂直领域的 "超级大脑" 不仅能自动标注影像数据,还能生成手术导航方案。

▲ 联影智能:uAI MERITS多元手术治疗平台

在 RSNA 展会上,其 AI 数字人 uAI Avatar 甚至能听懂医生语音指令,实时调取患者病历和影像资料。

此外,2023 年成立的联影智元提出 "AI Native" 设计理念。其 uMetaImaging 系统可自动优化 CT 扫描参数,经三甲医院实测,图像质量稳定性超越从业 10 年的资深技师。

微信图片_20241205231422.jpg

▲ uMetaImaging元影像解决方案展台照片

在上海瑞金医院,全院 200 余台联影设备内置的 AI 模块通过联影云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医生可 "一键调阅" 患者全生命周期影像资料。

当联影智能的 AI 诊断系统与联影智元的智慧医院系统无缝对接时,脑卒中绿色通道从 CT 扫描到 AI 出具诊断报告仅需 120 秒,较传统流程缩短 60% 时间

这种 "设备端智能感知 + 云端数据融合 + 应用层场景创新" 的闭环,正在重塑医疗服务的形态。


02

全球 AI 医疗影像竞赛:

GE 与英伟达的 "王炸组合"

在联影加速布局的同时,全球 AI 医疗影像市场也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据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64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8%,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1900 亿美元。

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于 AI 对医疗效率的颠覆性提升 —— 通过自动化影像分析,可将放射科医生日均诊断量从 150 例提升至 300 例,诊断准确率提高 35%。当前技术演进呈现多模态数据融合、大模型临床应用和自主成像技术三大趋势。

GE Healthcare 英伟达的战略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近日双方宣布扩大合作,打造自主 X 射线和超声系统,用 AI 替代技师完成重复性工作。

他们开发的 SonoSAMTrack 模型,经过 20 万张标注图像训练,连复杂的器官分割都能轻松搞定。

更厉害的是,GE 还用上了英伟达的 Omniverse 平台,在虚拟环境里模拟各种扫描场景。未来患者可能对着屏幕就能完成自主扫描,医生则能腾出更多时间处理疑难病例。

这种 "解放人力" 的操作,正好戳中了全球医疗资源紧张的痛点 —— 据统计,全球 90% 的超声技师存在职业劳损,放射科医生缺口达 30%。


03

从 "辅助工具" 到 "诊疗主角":

联影的野心有多大?

联影的目标显然不满足于做 "AI 辅助工具"。

他们正在打通预防、诊断、治疗的全链条:比如与医院合作的病例助手,能自动生成标准化报告;微创外科解决方案,让医生在手术中实时看到 3D 影像导航。

这些技术如果全面落地,可能会彻底改变 "排队两小时,看病五分钟" 的就医现状。

不过,挑战也不小。数据标准化、医生接受度、监管政策都是拦路虎。

联影的策略是 "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速海外认证(2024 年拿到 15 项 FDA 认证),另一方面和顶级医院搞 "产学研",让 AI 在实战中不断进化。

联影医疗的近亿元投资,看似是 "肥水不流外人田",实则是在下一盘大棋。当 AI 技术从辅助诊断走向诊疗一体化,当医疗设备从冰冷的机器变成 "智能伙伴",联影正在用技术创新书写中国医疗的新故事。这场智能医疗的竞赛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