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24Q4外资巨头中国区业务继续集体失速,预计25H2有所改观

日期:2025-03-10

外资巨头业绩集体失速


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外资巨头中国区业绩集体下滑。


GE医疗2024年中国区总收入为23.6亿美元,同比下滑15%(2023年为27.85亿美元)。中国区收入占GE医疗全球总营收的12%,远低于美国市场的45.65%。全球整体营收增长1%,而中国成为唯一显著下滑的主要市场。第四季度除中国外,销售额和订单均实现了中等个位数增长。开始看到中国市场略有改善,订单有所增长。目前来看,即从第一季度后期开始,上半年订单量开始增加,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一些增长,也许在第二季度后期会有一些改善,但大部分销售订单的转化将发生在下半年。展望未来,GE管理层预计中国区2025年上半年将出现负增长,然后,下半年将比上半年有所改善。总体而言,根据GE医疗的数据,预计中国区今年的收入将出现低个位数下降,已考虑关税影响。正如管理层之前所说,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长期市场,但显然存在一些波动,中国显然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既有本土企业,也有跨国公司,但管理层对自己的取胜能力充满信心;


飞利浦医疗4Q24受中国区需求进一步恶化影响,销售和订单都下滑,业务下滑超两位数,全年中国区下滑双位数。在中国,管理层预计消费者需求将继续疲软,预计2025中国销售额将下滑中高个位数,上半年下滑两位数,下半年有所增长。2024年下半年的情况将继续延续到2025年上半年。管理层没有将中国的强劲反弹计入展望中。关于中国的势头,管理层在中国看到的是,实际上所有参与者都面临着采购放缓的挑战。尚未观察到结构性拐点,当前趋势不具备可持续性判断,市场可见度有限,保持策略灵活性,观察到招标活动回暖等积极迹象,保持市场参与度,但避免过早判断趋势反转,品牌影响力与客户渗透力优势显著,创新储备完善,具备需求回升时的快速响应能力;


西门子医疗2025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区营收出现中个位数百分比下降,较2024财年第一季度14%的同比下滑幅度有所改善,但仍是西门子医疗全球主要市场中唯一负增长区域,影像业务(CT、MRI等)受客户订单延迟影响,仍是主要拖累因素,而临床治疗业务在部分地区实现增长,中国区订单因医疗反腐审查和医院预算收紧持续延迟,2024年12月以来,医院招标活动有所回暖,但国产替代政策下,外资品牌仍面临份额挤压压力,2023年以来的医疗反腐导致医院设备采购流程延长,大型设备(如影像设备)成为审查重点,外资品牌订单周期进一步拉长。预计2025中国区上半年收入下降中到高个位数,下半年收入持平。



直观医疗在电话会议谈到,手术量增速连续多季度低于公司平均水平,延续前期电话会议描述的疲软趋势,2025年手术量增长预测下限(13%)基于中国环境与竞争持续影响。国内竞争对手数量显著增加,形成直接市场份额争夺,政府监管活动(如采购限制、资质审批)加剧业务拓展难度。2024四季度中国装机量同比提升但绝对值仍处低位(仅占欧洲市场的22%)。全球系统均价同比上涨12%(142万→159万美元),da Vinci 5高配机型占比提升、双控制台配置普及,但中国市场定价持续处于低位。中国手术量增长持续受政策与竞争压制,本土企业加速产品迭代与价格竞争,挤压外资品牌空间。中国业务仍处于政策与竞争双重压力下的调整期,短期需应对装机量疲软和定价劣势,长期依赖高端产品组合优化与本土化策略深化。


……


国产企业又几何?


联影医疗2024年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下降36.08%;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降至13.26%和12.25%(上年同期为18.76%和17.30%);基本每股收益从2.40元降至1.54元,降幅35.83%,股东回报能力减弱。


公司称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国内收入下降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影响,行业规模收缩,导致国内收入减少;海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尚未完全抵消国内下滑缺口;研发投入加大,创新产品开发(如高端医疗设备)导致研发费用增加;海外业务拓展及新产品推广推高销售费用;部分高端产品(如新型影像设备)市场导入周期长,短期内未贡献显著收入。


……


写在最后


2024年几家外资企业和国产企业在中国均面临业绩下滑,共同点都是因受到今年以来持续的医疗行业整顿影响以及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落地前的延迟下单影响。

长远来看,中国医疗设备行业仍有巨大吸引力,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正如各家电话会议预计的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刺激下以及医疗行业整顿导致的订单挤压下,并且已观察到招标活动回暖等积极迹象,各家保持策略灵活性,保持市场参与度,但也应避免过早判断趋势反转,积极储备创新,同时应具备需求回升时的快速响应能力





▲文章来源:守正用奇888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超6亿,百年光学巨头再加码中国!


18.2亿元收购!2025疼痛市场要 “变天”?


中纪委发文,2025医药反腐升级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