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重磅!国产首创经导管三尖瓣器械获批上市

日期:2025-03-11


近日,中国心血管介入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上海汇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禾医疗)自主研发且全球首创的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审批上市


图片来源:药监局官网



01

填补国内空白国产
三尖瓣介入技术破局


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产品,标志着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彻底打破国际巨头对三尖瓣介入技术的垄断。

图片来源:汇禾医疗官网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9》,2019年,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人数达3630万人,其中中国的主动脉狭窄、二尖瓣反流及三尖瓣反流患者分别占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11.8%;29.2%和25.1%。

三尖瓣反流是一种高发、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约占到总体三尖瓣反流(TR)人群的90%。既往研究资料证实了三尖瓣反流(TR)严重程度与死亡率增加具有相关性。

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统采用经皮入路,通过锚定部件与刚性夹持装置联合对三尖瓣瓣环组织进行锚定、折叠从而缩小三尖瓣瓣环、增加瓣叶对合、实现减少三尖瓣反流治疗目的。

对三尖瓣环扩张引起的TR尤其是对瓣叶间隙较大(对合间隙>10mm)的患者有明确的益处。

K-Clip®开启了全球TTVA(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Annuloplasty)治疗三尖瓣返流的新纪元,引领国际学术研究热点。

目前,该产品在国内已成功救治了250余名患者,并同步启动了海外临床研究,在美国、西班牙、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开展了手术,获得了全球心血管医生的广泛好评。


02

汇禾医疗:
从医生到创新者的突围之路


汇禾医疗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林林曾是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医生。

她在美国学习期间接触到了结构性心脏病这一专科,了解到通过血管侵入人体,不需要大范围开胸,就能够完成心脏瓣膜修复和置换的介入技术。并确立了将Kay's procedure手术转化为介入手术的目标。

最终,从开红酒瓶的起瓶器中获得了灵感:起瓶器中巧妙的螺丝锚定+手臂支撑的方式或许有可能将外科Kay's手术介入化。

于是,2018年6月1日,第一张设计原型图纸诞生了!

后续伴随不断的产品深入迭代,最终在得到技术认可后,林林决心从手术台转向实验室,联合资深工程师团队创立汇禾医疗。

“汇禾医疗的诞生不是基于投机,而是完全基于一个idea,基于一个可能的趋势,做了一个世界上不曾有的东西。”

自2018年以来,K-Clip®从手绘草图,历经100多次迭代、2500余次产品测试、5000多张设计图纸、消耗了380多头活体大动物进行验证后,终于诞生了可用于临床的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

2021年4月2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联合周达新教授、潘文志教授、张晓春教授、潘翠珍教授、李伟教授等,成功完成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首例人体植入。随后完成了33例FIM(首次临床研究)。

2021年10月,K-Clip®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国家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进入了审批程序“绿色通道”。

2022年5月K-Clip®正式在中国启动了Tristar I单组目标值注册临床研究。

2023年3月,K-Clip®启动了Tristar II随机平行对照注册临床研究。

并于2024年完成了1年随访。

【研究单位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16家心脏中心】

如今,汇禾医疗已成长为估值4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手握200余项专利,覆盖结构性心脏病、血管介入等六大技术平台。


03

K-Clip®上市
拉开国产创新医械黄金时代序幕


尽管全球介入三尖瓣器械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45.9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但此前国内市场完全被雅培TriClip、爱德华PASCAL等进口产品占据,单套价格在20-30万。

K-Clip®的上市将带来三重变革:


  •  临床普惠:价格较进口产品有所降低,推动介入治疗渗透率从不足1%向10%跨越。

  •  技术反超:其超声引导、全尺寸适配等特性已引发欧美厂商技术跟随。

  •  生态重构:带动国产影像设备、导管耗材等配套产业链升级。

K-Clip®的获批,恰逢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深化实施与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窗口期。政策红利叠加临床刚需,拉开国产创新医械黄金时代。

相关数据显示,据统计2023年我国主动脉腔内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33.19亿元,2017-2023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5.68%,其中国产化率首次突破35%。

如今,随着微创医疗、沛嘉、汇禾等企业形成创新矩阵,国产器械已从“替代进口”迈向“定义标准”的新阶段

正如汇禾医疗创始人林林所言:“当我们用中国原创解决世界难题时,创新就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或许正是中国医疗硬科技崛起的深层隐喻——在生命至上的战场上,自主创新才是终极护城河。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