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金域医学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5亿元到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还有0.94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金域医学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收入不及预期,且固定成本较大,导致经营杠杆效率下降。此外,部分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导致产生信用减值损失金额较大,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年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6.5亿元至7.2亿元。
公告还表示,金域医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清理,对丧失使用功能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报废处置。受公司投资的部分企业业务增长未能符合预期影响,需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最终减值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
然而,在业绩预亏的情况下,金域医学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分红。
2月14日晚,金域医学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88元(含税),将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07亿元。
此外,前三季度,公司出资超过2亿元通过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并予以注销。回购资金视同现金分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红金额超过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域医学2024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3.12亿元,并不能覆盖分红支出。
全球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怀疑此次分红是为了满足大股东需求。
安光勇表示,金域医学2024年预计亏损3.5亿元至4.5亿元且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金域医学仍计划派发现金红利4.07亿元,这一决策可能对中小股东利益构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在AI医疗尚未盈利、检测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资金若用于分红而非支持转型,可能削弱公司长期竞争力,最终影响中小股东的长期回报。
尽管分红短期内看似惠及股东,但在现金流承压的亏损期,此举更像是优先满足大股东需求,而非着眼公司整体利益,因此对中小股东而言未必是最佳选择。
“金域医学这一操作表面符合《公司法》中‘分红需以累计未分配利润为基础’的规定,但实质上是在透支历史积累的利润池,而非基于当前盈利能力。”一位不具名市场分析人士说道。
与此同时,小编查询发现,包括实际控制人梁耀铭的关联方在内的股东,已经通过疯狂减持套现逾百亿。
金域医学爆雷,股东“先知先觉”。在股价高位时,股东疯狂减持套现。
当然,股东2019年就开始实施其减持计划。股价大涨后,减持力度更大。
博裕海明(上海)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君睿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君联茂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曾是金域医学重要股东。2018年底,博裕海明(上海)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比分别为14.44%、12.42%、天津君睿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为9.11%。
这些股东进行了大规模减持套现。到2024年三季度末,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比降至6.59%,而博裕海明(上海)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君睿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君联茂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已经清仓退出。
经粗略统计,这些股东通过减持累计套现90亿元左右。如在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5月13日,天津君睿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计减持1346.23万股股份,套现7.98亿元。
金域医学的实际控制人为梁耀铭,其分别持有广州市鑫镘域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市圣铂域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市圣域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市锐致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7.12%、10.03%、99%和 9.96%份额,担任这4家企业的普通合伙人,这4家企业是梁耀铭的关联方。
这4家企业是员工持股平台,2021年至2023年,进行了减持,合计套现约12.50亿元。
也就是说,在2024年金域医学交出史上最差业绩之前,公司股东们减持套现的金额超过了百亿元。而伴随股东们的减持,金域医学的筹码快速分散,公司的股东户数也从2020年三季度的2.03万户一路增至2024年三季度的3.4万户,增幅超过40%。
金域医学未来怎么办?
在财报中,金域医学表示,公司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医检生态链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的多技术平台整合推动技术创新。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构建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医检人工智能生态,创新研发医检AI大模型赋能行业发展,打造医检行业生产与服务全流程数智化的示范性标杆。
2024年,金域医学发布了第三方医检行业首个医检大模型应用“小域医”,正式进入医疗大模型赛道。“小域医”充当“AI实验室管家”“AI医检咨询师”的角色,可以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医检项目建议、提供基于检测结果的诊疗建议,帮助医生和患者更精准地解读检测报告。
今年2月10日,金域医学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对“小域医”进行了全面升级。
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在公开发表的《2025:跨越山海向未来》新年演讲中表示,如今的第三方医检行业,恰逢经济周期叠加医疗行业政策周期以及后口罩时期的行业调整,正面临着30年未有之大变局。他称,2024,医疗政策调整频繁,“医保控费”“合规监管”“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等无不都在提醒着行业,合规监管势必进入常态化阶段,医保控费也将是长期趋势。
梁耀铭同时表示,口罩三年打乱了第三方医检行业持续多年的正常节奏:一方面是行业引来众多进入者,泥沙俱下,行业品牌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畸形扩张的产能,亟需消化。经过这两年的时间,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目前相关影响正在“出清”。此外,他认为,在医学检验这一细分领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引领新一代医检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文章来源:体外诊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