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迫在眉睫-医生健康和精准显示如何互促?‌——新一代智能医疗显示终端成破局关键

日期:2025-03-24

编者按


随着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医学影像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医用显示器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性能与使用现状对医疗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影响。然而,质量检测数据表明,当前医用显示器领域存在的设备老化、技术标准缺失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正严重制约医学影像的精准呈现与诊疗效率,同时对医生自身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检查结果:87%产品不符合标准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中国核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于2024年10月21日启动了“医学影像阅片诊断显示器质量抽样检测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共收集到来自178家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医院的反馈,累计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检测了31台/套不同品牌、型号的显示器,均为LCD液晶显示屏,其中进口品牌13台,国内品牌18台。
第一阶段调研数据显示,医院临床使用的显示器中,高达87%不符合我国最新发布的《超高清医用显示器技术规范》(SJ/T 11930-2024)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视觉疲劳、人体工学、辅助诊疗、质量控制等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仍有30%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超期服役的显示器,其技术性能已落后国际标准10年以上。
尽管三甲医院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投入较大,但调研发现,部分高端设备同样存在不达标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老旧设备亟需更新换代。基层医院的情况更为严峻。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大量民用显示器被充当医用,这些显示器在分辨率、色彩还原度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
中国核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理事长何作祥教授指出:“医疗设备质量安全与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体两翼’。”当前,国家通过强化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技术创新等政策举措,不仅筑牢了精准诊疗的基石,更以医学物理学科为纽带,为医护人员织密职业健康防护网——从低辐射设备研发到智能化安全培训系统落地,从医用显示器色彩校准标准制定到AI辅助诊断工具普及,科技力量正转化为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升工作效率的切实保障。
“让医生在安全环境中发挥专业价值,是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更是守护全民健康的起点”,何作祥强调说。

影响深远:制约诊疗水平提升

不符合标准的医用显示器,存在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不可自动调节、蓝光防护不足等缺陷。长时间使用,会给医生的职业健康带来诸多挑战,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医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其次,医用显示器的分辨率、亮度均匀性等关键参数不达标,直接导致医学影像细节模糊或色彩失真,严重影响医生对病灶的准确判断;老旧设备难以满足肿瘤早期筛查等高精度需求,可能延误患者治疗时机。
医用显示器的问题不仅影响医生的诊断准确性,还对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影像质量波动,基层医疗机构误诊率较三甲医院高出15%-20%。老旧设备维护成本高昂,且难以适配新兴医疗技术,迫使医疗机构重复投入设备升级,导致运营成本攀升。
医用显示器存在的问题,也使得医联体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达标,导致影像诊断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医联体内部的协作与转诊效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端医用显示器市场仍被进口品牌主导,国产设备在智能化、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影响了国际竞争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耿建华研究员表示,医用显示器是医学影像呈现的关键载体,清晰、准确的图像显示能够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提升精准诊疗质量水平;从职业防护角度来看,医护人员长期面对医用显示器进行阅片诊断等工作,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

专家呼吁:加速智能化与国产替代

面对医用显示器存在的问题,新型智能终端的普及成为破局关键。新一代智能终端融合AI算法与云计算技术,可实时优化影像显示参数,并支持远程多学科会诊,使基层医生也能获得三甲医院级的诊断支持。政策与产业的协同发力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将智能医疗装备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新型智能终端还注重用户体验与安全性的提升。其采用人性化设计(如语音交互、一键优化)缩短医生操作学习周期,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影像数据,确保传输与存储安全。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提升医用显示器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面对医用显示器行业的严峻挑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视觉与听觉健康产业技术分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原医学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新型医疗显示工作组组长、惠仁康宁研究院院长邱学军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物理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物理显示与医生读片准确性关系密切。医疗显示终端是整个数字医疗和精准诊疗装备的基础性支撑,看似基础,实则影响巨大,应使医生和物理师主动认识到医疗显示终端标准化的重要性,把医疗显示终端是否满足行业标准要求纳入到我国各类疾病诊疗指南规范中,确保医生读片诊断有严格的物理显示质量保证,避免读片误诊漏诊。

本次调研活动目的在于积极推广应用最新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超高清医用显示器技术规范》(SJ/T 11930-2024),该标准参考并覆盖了早期2005年发布的AAPM TG-18标准和2019年最新发布的AAPM TG-270(显示质量保证)标准,并提出我国关于超高清分辨率、亮度均匀性、亮度比、DICOM数字医学图像和彩色Gamma曲线一致性审核与校准、环境光比、非电离辐射健康防护等新的行业技术性能指标,填补我国在超高清医用显示器领域的标准空白,为精准医疗和我国医疗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质优价低的终端产品。同时,医疗显示智能化升级需“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国产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智能医疗显示终端核心芯片与算法“卡脖子”技术,推动我国智能医疗显示终端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医用显示器的技术革新不仅是医疗装备产业升级的缩影,更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环。随着新型智能医疗显示终端的普及与政策红利的释放,我国有望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提供“中国方案”。







▲文章来源:3D产业联盟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