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明: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药智医械数据-中国医用耗材中标分析系统,统计周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部分数据未展示具体详情,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据药智医械数据统计,2024年血管介入器械中标/挂网数据总量达41.77万条,涉及100余种产品。中标/挂网数量最多的包括血管用球囊扩张导管、导引导管、血管造影导管等。
2024年血管介入类耗材中,国产耗材中标/挂网数据条数占比高达89%,以血管用球囊扩张导管、导引导管、血管造影导管为主。
进口血管介入类耗材占比11%,中标产品类型基本相同,但进口产品在部分高端领域仍占据优势。国产/进口前十中标/挂网产品排行见下图:
近年来,国家集采政策逐步实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2024年中,国产血管介入器械最高价产品为心脏瓣膜球囊扩张导管,挂网价高达138000元;进口血管介入器械最高价产品为抗栓塞脑保护装置,挂网价为113850元。然而,在同类产品中,国产产品价格普遍低于进口,如国产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规格PN10017)122.98元与进口PTCA球囊扩张导管(规格H7493892815370)325元的价格差异显著。
进入2024年收录的血管介入类耗材中,进口产品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数量之和为总数的9.95%。血管介入类耗材产品进口详情见下表。
表1 血管介入类耗材产品进口情况表
02
企业分析
2.1 生产企业
集采政策的推进催化了新型产业分工,国产产品企业主导着基础耗材的规模化生产,而进口产品企业更多聚焦于原创性器械研发,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正加速进入深度洗牌期。2024年药智医械数据所收集到的所有血管介入类耗材中标/挂网数据中,共涉及400余家生产企业(含子公司),包括境内企业300余家,境外企业100余家。
境内企业中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瑛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瑞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中标及挂网数据最多,占所有数据中的27%,覆盖全国82%省份。
其中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覆盖了辽宁、山东、湖北等23个省份,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从产品定价策略来看,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价格梯队:基础耗材如Y形连接器定价59.5元,瞄准常规手术的普惠需求;而高端产品如远端栓塞保护系统则定价18000元,体现出在栓塞介入细分领域的技术溢价能力。这种"低端保量、高端提质"的产品组合,反映出国产产品企业在血管介入领域已实现从基础耗材到高值产品的全链条布局。
表2 生产企业数量前三企业产品覆盖省市及最高/最低价、产品名称
境外企业中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Cordis Corporation、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三家企业中标/挂网数据最多,占所有数据中的3%。
根据药智医械数据分析,2024年血管介入类耗材共有21种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波士顿科学公司)旗下产品,包括血管造影导管、导引导管、压力导丝、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等,价格从几十元到十多万不等。涉及24个省份中标/挂网,主要省份为辽宁省、湖南省、四川省等。
2.2 中标企业
从中标企业维度分析,2024年血管介入类耗材中标/挂网数据共涉及400余家中标企业(含子公司),包括境内企业348余家,境外企业114家。数据量前三企业为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瑛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覆盖湖北省、辽宁省、湖南省等18个省份,涉及血管用球囊扩张导管、含药血管用球囊扩张导管、导引导管、导管鞘组、血管造影导管等5种产品。
从全国市场分布来看,2024年血管介入类耗材中标/挂网数据已覆盖全部32个省,展现出该品类在全国医疗市场的广泛需求。其中,辽宁省高居榜首,湖北省、四川分列二三位,三个省份合计占比43.5%。不同省份的中标/挂网数量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它既与各省份医保支付能力、手术量级直接相关,也折射出各区域在血管介入技术推广方面的差异化进程。以下为中标/挂网数量前十省份的具体数据:
总体来说,国产耗材在辽宁省、湖北省、四川省等省份的血管介入器械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在高端市场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
其中辽宁省国产血管介入器械产品占比76%,涉及多种产品,其中价格最高的是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可回收输送系统,挂网价为99800元。价格最低的是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介入手术配件-连接管,挂网价仅4.5元。而进口血管介入器械产品主要为血管用球囊扩张导管,占辽宁省血管介入类耗材整体数量8%。进口耗材虽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在高端市场仍有一定影响力。
由于血管介入器械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省份的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差异巨大。最低价产品多为国产,而最高价产品则多为进口,国产耗材在性价比上具有优势,而进口耗材在高端市场仍占据一定地位。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国产血管介入器械将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国内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临床对高端器械的需求。
同时,国产耗材在性价比上的优势将吸引更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关注,进一步推动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2025年国家集采或纳入神经介入器械(取栓支架、弹簧圈),进口替代难度较大,但国产企业已在临床试验阶段加速布局。DRG/DIP支付改革倒逼医院优先选用高性价比国产耗材,进一步压缩进口空间。未来三年,随着医疗新基建投入加大与DRG/DIP支付改革深化,耗材市场或迎来新一轮洗牌,唯“快”者与唯“新”者方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