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强生MedTech 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主席 Tim Schmid 在表示,强生正进入一个以手术机器人、心血管技术与投资组合重塑为核心的新增长周期,深耕高增长的外科、视力、心血管(high-growth areas of surgery, vision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并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骨科业务(DePuy Synthes,强生骨科)的分拆,形成更聚焦的业务结构。
Schmid 指出,强生正在系统性地将资源从低增速板块(如传统植入物和耗材)转向高增长赛道,主要包括手术机器人、心血管介入和数字手术生态。
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有两层:
市场趋势层面:全球外科正加速迈向微创化、智能化、数字化。手术机器人与心血管介入技术在需求与资本层面均处于上升周期。
公司禀赋层面:强生在手术器械(Ethicon)、可视化系统与数字化数据管理方面积累深厚,叠加过去几年在心血管领域的大型并购(Abiomed、Shockwave Medical),形成了“工具链 + 能量源 + 数据闭环”的复合型优势。
(1)Ottava:一体化腹腔镜机器人系统
Ottava 是强生医疗科技的旗舰项目之一。
2024 年获得 FDA IDE(研究性器械豁免) 批准;
2025 年完成首例临床手术;
公司计划于 2026 年启动注册申报。
Ottava 系统最大的特征是将 四条机械臂直接集成在电动手术床上,从而减少手术间占地面积,优化手术流程,实现“手术台即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官方资料称 Ottava 采用将四条机械臂整合入手术床架构、并可收纳于床下的设计,以降低占地、减少臂架冲突(arm conflict)并提升手术室空间利用率。但这个描述跟早期发布的产品渲染图不大一致)
Schmid 在会上强调:“未来决定手术机器人胜负的,不是机械臂数量,而是数据。谁能利用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谁就能定义手术的未来。”
(2)Monarch:呼吸内镜机器人平台
Monarch 系统由 Auris Health 团队开发,用于肺部早期癌症的诊断与活检。
它通过可控的机器人支气管镜,进入肺部远端支气管,实现精准定位与组织取样,大幅提升肺结节早期检测率。
2025 年,强生为该平台推出了搭载 AI 导航与影像增强功能的 “Quest” 模块,并获得 FDA 510(k) 批准;
公司计划将 Monarch 应用于神经外科和泌尿科领域,未来或拓展至肾结石治疗等应用。
(3)投资瑞龙外科:布局分体式腔镜机器人
值得关注的是,强生近期投资了中国企业——瑞龙外科(RealStar Surgical)。
该公司研发的分体式腔镜手术机器人采用“四台车结构”,每个台车对应一条机械臂,可在狭小空间中灵活配置、分布式操作,契合中国医院手术室布局与手术需求。
Schmid 表示,这项投资是强生“全球赢得手术机器人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公司不仅在美国推进一体化机器人(Ottava),也在新兴市场通过本地化合作深化布局。
小结: 强生的机器人体系形成了“三层结构”:
核心层:Ottava 与 Monarch 组成技术主干;
区域层:瑞龙外科的分体式系统实现本地化落地;
数据层:AI 导航与可视化系统构建长期竞争壁垒。
(1)心功能恢复:Abiomed(Impella 系列)
2022 年,强生以 约 166 亿美元 收购 Abiomed,将其 Impella 系列心脏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纳入产品组合。这一举措显著强化了强生在心衰与急救干预领域的布局。
(2)冠脉与外周钙化病变:Shockwave Medical(IVL 技术)
2024–2025 年间,强生以 约 131 亿美元 完成对 Shockwave Medical 的收购。
该公司以“声波血管内碎石技术(IVL)”闻名,为复杂钙化病变提供低创治疗方案。
(3)结构心领域:Laminar 与 V-Wave
Laminar:专注于左心耳封堵与消融技术,交易金额约 4 亿美元;
V-Wave:专注于心衰分流装置,最高交易金额可达 17 亿美元。
这些并购将与强生旗下 Biosense Webster 电生理平台形成协同,覆盖从节律管理到结构心治疗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三、财务信号:
分拆与聚焦的必要性
2025年第二季度,强生实现总营收约 2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第三季度约 2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其中,心血管与外科业务贡献了主要增量。
公司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持续把资源集中于高增长、高毛利的创新领域。
相比之下,骨科市场的全球增长率显著放缓:产品更新周期拉长、集中采购压力上升、植入物创新空间有限。
在此背景下,分拆骨科业务、推动独立运作,被视为释放资本效率与提升整体估值的理性选择。
强生骨科(DePuy Synthes)将被分拆为独立公司,预计 18–24 个月内完成。
该业务在2024年实现收入约 92 亿美元,拥有约 1.5 万名员工。
Schmid 在演讲中提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但负责任的决定。我们必须确保骨科业务拥有独立发展的自由度,让它以自身节奏增长。”
独立后的 DePuy Synthes 将保留品牌与产品体系,继续在全球市场与史赛克(Stryker)、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等骨科巨头竞争。
强生的重构并非短期财务优化,而是一次战略性“减负与聚焦”。
其核心目标,是让业务结构更贴合医疗科技的“创新周期”:
传统骨科:更依赖成熟市场、周期长、创新门槛高;
机器人与心血管:代表未来增长引擎,能与数据、AI、临床路径深度融合。
思宇MedTech认为:
强生机器人布局已形成“全球双轨”——以 Ottava 和 Monarch 为核心技术,以瑞龙外科为中国区域支点,构成全球+本地的体系化竞争力。
心血管整合在加速构建“闭环”——从电生理到结构心、从恢复到修复,强生的投资逻辑是“完整病程覆盖”。
DePuy Synthes 的分拆将释放双赢——骨科业务有望获得独立资本化成长空间,而母公司资源集中于数字外科与高增长板块。
在机器人赛道,美敦力、强生、直觉医疗,已构成全球三大体系的竞争格局。但实际上,中国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冲劲比美敦力和强生更猛,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来数年,强生能否凭借数据与系统整合能力真正兑现“下一增长周期”,思宇将持续关注。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