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破产边缘获CE批准,这家械企有救了?

日期:2025-08-04
浏览量:3289

图片

2025年8月2日,Carmat公司迎来了黑暗中的唯一曙光——其旗舰产品Aeson全人工心脏获得CE标志延续批准,可在欧盟市场销售至2027年5月。

时间回拨到2025年7月1日,这家曾开创全球首个商业化全人工心脏的明星企业正式启动破产程序,巴黎泛欧交易所同步暂停其股票交易。那时,公司账上现金几乎枯竭,全年营收仅700万欧元,净亏损却高达5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3亿)。

6月20日发布的资金预警公告早已预示结局:若月底前无法筹集350万欧元紧急资金,且未来12个月内未获3500万欧元输血,公司将彻底停摆。

破产危机


Carmat的创立始于一场跨学科传奇。2008年,欧洲顶尖心脏外科专家Alain Carpentier教授联手欧洲航天局工程师团队,将航天精密技术应用于人造心脏研发。他们的目标极为明确:不做传统心室辅助装置(VAD),而要开发能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的“终身版”。

Aeson系统的技术突破堪称革命性。其内腔表面覆盖经特殊处理的牛心包组织,结合磷酸胆碱聚合物涂层,展现出优异的抗血栓性能。更引人注目的是内置的多模态传感器阵列,能实时监测血流参数,通过自主算法动态调整每搏输出量(40-70mL/次),模拟自然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

商业化之路却布满荆棘。2020年12月,Aeson首获欧盟CE认证,获准作为移植前的过渡设备销售。

image.png

图源:法国驻香港总领馆

2021年7月,Carmat实现历史性突破——首颗商业化Aeson心脏以20万欧元的价格植入一位意大利患者体内,手术由那不勒斯Azienda Ospedaliera dei Colli医院完成。然而仅仅四个月后,公司因发现潜在质量问题,于2021年12月3日宣布自愿暂停植入。

尽管通过严格调查解决了质量问题,财务危机已如影随形。2023年供应链问题导致产能严重受限,上半年销售额仅60万欧元,公司警告“10月底前可能耗尽所有现金”。即便后来获得法国政府1320万欧元资助,终究未能挽回败局。

绝境逢生

8月2日的CE延续批准,为Carmat赢得了宝贵的两年半销售窗口期。对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这同样是生命希望的延续。全球超过2600万心力衰竭患者中,每年仅有不到4000人能获得心脏移植机会。Aeson作为欧洲唯一上市的全人工心脏,成为那些无法等到捐献心脏患者的“生命之桥”。

从技术参数看,Aeson重900克,由双心室腔室和锂离子电池驱动的液压系统构成。其革命性在于:

  • 容性:牛心包材料降低血栓风险,减少抗凝药物依赖

  • 自适应调节:根据患者活动水平自动调节血流量,模拟真实心脏功能

  • 便携设计:单块电池续航8小时,患者可携带备用电池自由活动


临床应用中,Aeson曾创下持续工作4.2年的记录,远超同类产品寿命。但专家清醒指出:“实现长期或永久植入仍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包括提高血液相容性、减少并发症等。

全球竞速,

人工心脏的战场与希望

Carmat挣扎求生之际,全球人工心脏领域正经历技术爆发。2025年3月,澳大利亚一名患者依靠BiVACOR人工心脏存活超100天,成为全球首个携带该装置出院生活的案例。这款仅乒乓球大小的钛合金装置采用磁悬浮技术,尺寸缩小50%,能同步完成体循环与肺循环供血。

市场格局也在剧变中重塑:

  • 雅培和美敦力垄断全球90%市场份额,雅培的HeartMate 3是目前唯一同时进入中美欧三大市场的产品

  • 美国BiVacor公司的磁悬浮人工心脏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 SynCardia研发下一代完全植入式人工心脏Emperor,目标实现无需外部驱动管线的一体化植入


中国力量正快速崛起。目前中国已批准4款国产植入式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上市,包括核心医疗同心医疗永仁心医疗航天泰心的产品。2023年,人工心脏手术被纳入中国医保,报销比例最高达50%。更令人振奋的是临床技术创新——西安交大一附院团队实现“微创不停跳植入术”,从腋下开7厘米小口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几天即可下床。

医疗创新的平衡艺术

Carmat的陨落为行业敲响警钟:尖端医疗创新必须跨越“死亡之谷”。公司每年将82%的资金投入研发,却忽视了商业化节奏与成本控制。当人工心脏制造成本高达20万欧元、生产周期长达三个月时,技术先进性无法转化为商业可持续性。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技术本质。血液相容性问题仍是所有人工器官的终极挑战。血栓导致的并发症与抗凝药物引发的出血风险形成治疗悖论。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所言:目前几乎所有的人工心脏都是过渡性的,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提供永久性的动力”。

当技术狂奔时,Carmat的案例提醒我们:医疗创新的天平上,一端是商业回报,另一端是患者“多活几年”的朴素愿望。全球100万重症心衰患者中,中国每年仅不到1000人能等到心脏移植。

Carmat 这一路,为医疗创新写下了一则务实注脚:光技术厉害不行,还得能挣钱、能量产,不然再好的东西也撑不下去。

全球人工心脏领域的竞速,本质是一场多维平衡的探索—— 既要攻克血液相容性等技术难关,也要破解成本高企、产能不足的产业困局,更要回应千万重症患者对 “可及性” 的迫切期待。从欧美巨头的市场深耕到中国力量的快速成长,从医保政策的托举到临床技术的微创化革新,都是在为这场平衡寻找答案。

毕竟,医疗创新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让每一项突破都能真正抵达患者身边,成为延续生命的可靠依托。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图片

往期推荐

BD,1254亿元出售!

被罚32亿,强生不服

52亿元!巨头被私有化退市

械企IPO进程竞速:谁能接棒北芯生命?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