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97亿到账
药品耗材回款全速推进
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回款加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福建实现药械货款医保直接结算,23个工作日完成支付!》,介绍福建、浙江耗材直接结算改革最新进展。
福建构建了全流程线上化的药械货款直接结算体系,结算周期压缩至23个工作日内,直接结算已覆盖全省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的全部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和集采医用耗材。
截至2025年5月,福建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药品货款1848.01亿元,结算集采医用耗材货款149.35亿元,惠及622家医药企业。以往福建结算周期为6-8个月,改革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福建某龙头医药供应企业测算年节省综合成本约6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福建部分地市还试点将全量医用耗材货款纳入结算范围。
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指出:“目前集采产品和非集采产品的回款基本是两条线走,集采回款整体优于非集采产品,不同地区回款周期有差异,像福建、浙江等地属于回款较好的。”
近几年,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快速扩大,但整体主要集中在集采、国谈产品,福建等地也开展了全量耗材货款直接结算的试点。
“非集采耗材的结算周期普遍较长,可能在2到3年,而且在一些地区有越来越长的趋势。”王强提到,“非集采品类目前还有价格虚高的问题,全面纳入结算改革短期内还不太现实。尤其一些地区其实资金比较紧张。”
相较而言,集采领域的回款问题更为急迫。耗材大幅降价后,利润空间收缩,企业资金压力陡增。回款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应收账款过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产品供应。
国家医保局此前明确,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2026年全国全面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
02
医院未按时结算货款
平台每月统一托底支付
在浙江,药械回款也再度提速。
5月以来,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设置集采品种和国谈药品结算专区,至6月30日,1182家医保定点机构完成结算金额近58亿元,按时结算率99.90%。
在保留原有结算流程基础上,浙江新增月底由系统统一扣款功能——每月25日前医疗机构主动在线结算,26日至31日系统每日自动对应付未付货款发起统一托底扣款。
托底扣款模式使得耗材回款多了一重保障。某药品配送企业负责人坦言,结算有保障后,企业可以大胆进行经营决策及资金安排,不用担心因拖欠货款导致资金链断裂。
不过,托底支付模式尚未在其他地区大范围铺开,相关改革举措的进程也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医保运行情况、平台建设等多重因素有关。
目前,全国多数地区积极推进直接结算改革,具体操作路径略有差异。
今年3月,湖北省正式实施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集采医药货款。
湖北鄂州在全省率先试点,采取的模式是:医疗机构在线提交采购需求后,医保部门将预付款直接划拨至系统内第三方监管平台,药品配送企业完成供货后,资金由平台即时结算支付,有效解决药企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的问题。
自鄂州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企业回款周期提速超五倍,财务成本减少八成以上。
除直接结算外,即时结算改革也是今年大力推进的重要举措。
对于医院垫资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国家及地方层面推进即时结算,医保付款时间缩短,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回款焦虑。
多重举措正在回款“三角债”的冲突之间注入润滑剂,最终导向的是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不过,回款问题积弊已久,全方位、彻底解决这一顽疾,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