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达芬奇销额增长17%,微创图迈万里手术破局!

日期:2025-07-23
浏览量:3743
为维护创作权益,本文自发布起满 24 小时后方可转载。若未遵守时限要求违规转载,我们将通过官方渠道发起投诉维权。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或结尾的显著位置清晰标注来源,确保信息完整准确。感谢您对文章内容的尊重与规范传播的支持。

7 月下旬的医疗科技领域迎来两场 “高光时刻”:美国时间 7 月 22 日,手术机器人巨头直观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利润与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5% 和 21.4%,大幅超出华尔街预期;


而就在一周前,中国微创医疗旗下手术机器人业务同样传来捷报 —— 上半年收入预增 70% 至 80%,更于 7 月 19 日完成全球首例跨洲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肝癌切除手术。


一东一西,一为行业标杆、一为后起之秀,这两家中美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密集动作,不仅折射出行业的火热态势,更暗藏着全球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透过它们的近期表现,我们或许能窥见手术机器人产业的竞争逻辑与未来走向。



直观外科财报:技术迭代驱动业绩爆发


总部位于加州的直观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堪称亮眼:净利润达 6.5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销售额 24.4 亿美元,同比增幅 21.4%,远超华尔街预期的 23.5 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强劲表现—— 全球装机量同比增长 17% 至 395 台,其中新一代达芬奇 5 型装机量从去年同期的 70 台激增至 180 台,增幅高达 157%


达芬奇5


产品力与市场响应的共振:达芬奇5 型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 “技术代际差异决定市场格局” 的行业规律。


该机型通过全新医生控制器及振动震颤抑制技术,实现更高操作流畅度与精准度;配备最高质量的自然 3D 成像系统,既提升当前术中视野清晰度,也为未来内窥镜与视觉软件升级预留空间;计算能力较达芬奇 Xi 提升万倍以上,为 AI 应用奠定基础,支撑力反馈、机器视觉及术中数据的实时分析,推动手术智能化。


这种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市场认可,本季度达芬奇5 型装机量占比达 45.6%,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财务健康度与战略前瞻性直观外科预计,2025 年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毛利率将占收入的 66% 至 67%,体现了技术壁垒带来的溢价能力。同时,管理层对 2025 年 15.5%-17% 的手术量增长预期,以及非公认会计准则下运营费用增长 10%-14% 的规划,显示出对成本结构的精准把控。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预留 1% 的收入用于应对关税影响,这种风险对冲策略进一步巩固了投资者信心。


微创医疗的全球突破:国产机器人的逆袭之路


当直观外科在北美市场持续领跑时,中国企业微创医疗旗下的图迈机器人正以“技术出海 + 远程医疗” 的组合拳改写全球竞争格局。2025 年上半年,图迈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 70%-80%,海外新签订单 18 台,商业化装机超 13 台,成为增长核心。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中欧时间7 月 19 日上午 8 时,在法国 SRS 年会上,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梁霄主任团队通过图迈机器人跨越 10000 公里完成全球首例跨洲超远程肝癌切除术。


梁霄主任手术画面

来源:微创机器人公众号


技术突破与临床验证:图迈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机械臂系统,具备7 个自由度和亚毫米级定位精度,在肝胆胰手术中展现出媲美达芬奇的操作灵活性。而在远程医疗领域,其更是实现了合规性与技术力的双重领先。


2025 年 4 月,上海微创图迈手术机器人远程功能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全球首家获批该功能的机器人公司,这一资质为其远程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监管保障,也让其在跨洲手术等创新场景中具备了先发优势。



远程医疗的战略价值:自2022 年 6 月首次实施全球首例跨越近 5000 公里的 5G 超远程手术以来,图迈机器人在亚洲、美洲、非洲多个国家,辅助完成覆盖多科室远程手术超 400 例,实施成功率 100%,创造了 40 余项全国乃至世界纪录。这种 “技术输出 + 医疗援助” 的模式,不仅创造了 20 余项世界纪录,更在非洲等地实现了 “零医疗机器人国家” 的突破。


行业趋势:技术、政策与市场的三重变奏


1、技术竞争白热化:


国际巨头与国产企业呈现差异化路径。直观外科通过达芬奇5 型巩固腔镜领域优势,而美敦力、史赛克等则在骨科赛道发力 —— 美敦力的 Mazor X 脊柱机器人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的精准度达 98.7%;截至目前,Mako 智能机器人在全球 45 个国家已成功完成超过 150 万例手术,成为骨科领域的领先技术平台。


国产企业则在远程医疗和性价比上突围,如瑞龙外科海山一® 支持医院按需灵活采购台车及配件,轻量化机身(<200kg)适配老旧手术室且无需改造场地。并且系统兼容传统腹腔镜器械,减少专用耗材依赖,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以更低成本引入先进技术,不仅 “买得起”,更是 “用得上”。


2、政策红利释放:


中国多地将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北京率先将骨科机器人手术全额报销。2023 年 6 月,国家卫健委公布 “十四五”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新增 559 台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这些政策直接推动渗透率提升 —— 智能信息产业咨询研究智库及管理平台 IIM 的行业报告显示,我国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已从 2020 年的 3.7% 上升至 2025 年的 11.2%,微创手术领域应用占比达 68%。


3、市场格局重构: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7 至 2021 年手术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由 44.4 亿美元增至 109.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5.2%,预计 2025 年将达 285.1 亿美元,2030 年进一步增至 619 亿美元

这种增长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老龄化带来的手术需求激增(中国65 岁以上人口年均增长 5%);二是基层医疗设备升级 —— 通过 “设备租赁 + 技术服务” 模式,国产机器人正快速进入下沉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关村发展集团在 “服务租赁” 模式助推下,天智航天玑 2.0 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北京老年医院完成装机。这是北京市首台以 “服务租赁” 模式进入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以市场化的方式有效破解了创新医疗器械进医院难的问题。


未来挑战与战略选择


直观外科的隐忧:尽管财报亮眼,但公司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市场饱和风险——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抵消 Trade-Ins and Retirements(以旧换新和报废)96 台,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全球总保有量为 10488 台,接近市场饱和点;其二是监管压力,今年 3 月,美国 FDA 发布通知,由于踏板问题对达芬奇五代(da Vinci 5)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 II 类召回。


微创医疗的机遇与风险:图迈机器人的全球突破背后,是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2024 年微创机器人研发开支高达 3.09 亿元人民币。但整体盈利模式仍需优化:当前收入主要依赖设备销售,而直观外科通过 “设备 + 耗材 + 服务” 的订阅模式,早在 2021 年时,耗材销售占比就接近总营收的 60%。


此外,对于微创机器人来说,海外市场的本地化适配(如符合欧盟MDR 认证)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将成为其持续扩张的关键。


直观外科与微创医疗,分别代表了手术机器人行业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发展样本。


前者以技术迭代与市场深耕构建壁垒,后者以远程技术创新打开差异化空间。它们的探索不仅推动着自身成长,更共同促进着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行业进步。在医疗科技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实践将持续为全球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最终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从业者,在您看来,手术机器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会更偏向于“极致的技术精度”,还是 “医疗资源的普惠性”?又或者,您认为这两类企业的发展路径,会在哪些场景下形成互补?欢迎分享您的观察与思考。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BD,1254亿元出售!

被罚32亿,强生不服

52亿元!巨头被私有化退市

械企IPO进程竞速:谁能接棒北芯生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