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过为期一周的公示后,陕西牵头的省际联盟(又称10省联盟)公布首轮耗材带量采购中选名单,56个品规的人工晶体中选结果出炉。(文末附名单)
10省联盟是目前涉及范围最广的耗材带量采购联盟,成员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建设兵团、湖南、广西、贵州、海南,本次采购量为10省人工晶体类年采购量的70%,采购周期为一年,共涉及人工晶体近170000片。
在中选名单中,共有18家企业的56个品规议价成功,其中仅有6个国产产品中标,其余50个均为国外产品。
爱尔康有9个品规中选,在数量上名列第一,成为最大赢家。
由于保密要求,该项目并不公布降幅,根据集采规则得知,企业申报价格要求为:“全国最低省级挂网价”或“已开展带量采购省(联盟)中选价格”之中的低价。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中标产品大概率与目前市场最低价保持一致,甚至会小于市场最低价。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规则设计不以宣传“降幅业绩”为目的,但却实实在在的保证了降价幅度,算是在当下嘈杂的耗材带量采购项目中的一股清流。
另外有人认为,在“3+6”集采中,人工晶体价格已经触底,10省联盟的规则设计或许也是后发制人的一种妥协之举。
不管怎样,带量采购的目的绝对不是“以降幅论英雄”,只要不背离初心,为医保资金和患者谋福利,任何有利的尝试都应当被接受和鼓励。
国产中标占比仅10.7%
本次集采国产中标情况并不理想,56个产品仅占据6席,占比10.7%,不及“3+6”联盟的国产中标占比的18.2%。
其中,国产中标的6个产品,包括:
爱博诺德3个产品,成为本次集采最大的国产赢家;
蕾明视康2个产品;
世纪康泰1个产品。
外企中标厂家包括:爱尔康中标9个产品;国内卡尔蔡司代理厂家上药中标9个;豪雅捷美士中标5个产品等。
众所周知的是,眼科产品技术壁垒较高,此次参选的品种大部分是非竞争性、技术含量高、甚至是独家品种。从这个方面来看,人工晶体的国产替代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省际联盟,“起早赶晚集”
由陕西牵头的省际联盟可谓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但此前一直停留在统一数据库、价格联动的层面,并未具体实施过跨地区的联合带量采购。
2018年底开始,由4+7发起的带量采购风潮席卷行业,一直跃跃欲试的省际联盟终于伺机出动。
从本次项目的集采流程来看:
2019年8月,放风。陕西发文,拟针对人工晶体、心脏起搏器、吻合器、透析管、超声刀五类高值耗材开展带量采购;
2020年7月17日,组团。以陕西牵头的省际联盟确定针对人工晶体开展跨区域带量采购;
8月6日,确定限价和入围。明确现场议价规则流程;
8月17日,公示拟中选结果;
8月25日,确认中选结果。
2019年就开始着手启动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后续由于各种原因落地一再推迟,直到今年8月项目才落地,“老大哥”陕西也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中标价,小于等于“3+6”
根据商务部《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10省联盟销售总额约占全国总销售额的13.91%,虽然占比不及“3+6”联盟和重庆、云南、贵州、河南四省联盟,但其本次选取的带量采购品种很“巧妙”,是已经江苏、安徽、京津冀九省联盟三个带量项目中出现的人工晶体。
经过各地多轮的“价格碾压”,人工晶体的“空间”已经一降再降。
从已公布的人工晶体谈判结果看:
安徽平均谈判降幅为20.5%;
江苏平均降幅约26.89%,最高降幅38%,平均降幅26.89%;
京津冀“3+6”联盟谈判后,平均降幅约53.72%,最高降幅84.21%。
根据限价规则,10省联盟要求企业填报全国最低省级挂网价”或“已开展带量采购省(联盟)中选价格”之中的低价。
很明显,目前的全国最低价大概率来自于“3+6”联盟的砍价成果,所以本次集采的中标价一定是等于小于“3+6”集采中标价。
举个例子直观的感受一下:
爱博诺德的一款产品在“3+6”集采中以3899元的价格中标,在10省联盟的报价表上,爱博诺德申报了同样的3899元,在谈判过程中,有没有降价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款产品最终中标价一定是小于等于3899元。另外,以“3+6”中标价申报,或许也是大多数企业在该项目中的申报策略。
▲3+6联盟中标公示
▲10省联盟申报产品及申报价格
▲10省联盟中标公示
人工晶体集采遍布全国,已成耗材带量采“炼金石”
▲参与人工晶体带量采购的地区
为什么大家都“偏爱”人工晶体?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临床用量大,金额高;另一方面,相比其他耗材,人工晶体的采购分组已经摸索出一套规律可循。
在全国耗材集采规则尚未出炉的当下,人工晶体采购的“遍地开花”不失为一种“炼金石”般的有利尝试。希望通过各地的实践打磨,最终能够反哺耗材国采,呈现出更加完善的全国耗材集采规则。
附:省际联盟公立医疗机构人工晶体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中选产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