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A轮融资十亿!网友:国产之光!

日期:2025-03-27


2025 年 3 月 25 日,亚洲领先的医疗科技集团瑞桥鼎科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康桥资本带头投,北京医药健康基金和北商资本也跟投了。

这不仅是今年医疗科技圈最大的单笔融资之一,也让其在慢性病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更稳了。


钱要怎么花呢?


主要砸在两个方向上:

一方面继续搞研发,优化产品矩阵。他们打算依托自己的研究院和六大技术中心,在血管疾病、神经科学、肿瘤治疗这些硬骨头领域加快突破,同时把 AI、机器人这些新技术也融合进去,攻克那些被卡脖子的材料工艺难题。


另一方面加速出海,既要和国际大公司合作引进创新成果,也要把国产技术卖到基层和海外市场,目标是让全球患者都能用得上便宜又好的医疗方案。


为啥资本这么看好他们?


康桥资本吕延翔说,瑞桥的平台化优势和他们独创的 EBS 管理体系,正在重新洗牌行业玩法,这种研发模式能让医疗器械的成本大幅下降。


北商资本则更看重他们的出海潜力,觉得瑞桥有望成为 "中国智造" 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01

从0到N的跨越

在医疗健康领域,瑞桥鼎科正以独特的 "技术 + 生态" 打法掀起波澜。这家由康桥资本一手孵化的医疗器械公司,通过 "无源材料 + 智能设备" 的双技术路线,打造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业务覆盖外周血管、神经科学和肿瘤治疗三大热门领域。

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康桥资本在瑞桥鼎科创立初期就深度参与。除了资金支持,还帮忙组建团队、把控风险,并打通海外资源渠道。

这种全方位助力让瑞桥鼎科迅速突破成长瓶颈,如今已整合七家细分领域企业,产品卖到全球 37 个国家,国内超过六成基层医院都在用他们的设备。

技术创新是瑞桥鼎科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搭建了六大共享技术平台,累计拿到 73 项国际专利。

最特别的是 "双轮驱动" 模式:
  • 一方面靠自主研发的产品矩阵赚钱;
  • 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创新平台吸引外部创业者,既降低了研发成本,又让新技术更快变成产品。

数据显示,这种模式让研发周期缩短了三成,成本减少四成。

在最近的融资发布会上,CEO 王俭透露了下一步计划:用 "1+X" 模式把传统优势产品和 AI、机器人技术结合,三年内完成核心产品的智能化升级。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巩固现有市场,还要在智慧医疗领域抢占先机。

康桥资本的投资逻辑和瑞桥鼎科的发展轨迹高度契合。

通过整合全球资源,这家年轻的公司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还快速复制成功经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种 "投资 + 孵化" 的模式,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02

资本重燃信心

在全球经济波动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凭借政策红利与需求复苏的双重引擎,持续吸引资本聚焦。

以瑞桥鼎科 10 亿元 A 轮融资为代表,截至当前2025 年开年以来全球医疗器械领域呈现显著复苏态势,资本正加速流向技术驱动型企业。

制图医疗器械创新网

据 Crunchbase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医疗器械领域融资总额达 3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介入器械、智慧医疗、医学影像等细分赛道持续领跑。

2024 年国内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240 亿元,2025 年随着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增多,这个市场有望重新回到增长快车道。

更让人振奋的是,政策层面接连释放利好 —— 国务院 1300 亿设备更新专项债、审批流程加速,再加上县级医院采购量同比暴涨 22.6%,这些都让国产替代的进度条不断刷新。

现在,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已经突破 5.79%,DR、磁共振等高端领域也开始有国产企业崭露头角。

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四大关键变化:

  • AI 技术全面开花:北京、上海的医院用 AI 辅助诊断,准确率直接提升 40%;国家医保局还把脑机接口纳入了收费项目,商业化的大门正式打开。

  • 政策红包雨: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最高补贴 3000 万鼓励创新,2024 年创新器械获批数量比前一年多了 10.9%。

  • 国产逆袭进行时:进口额下降 5.07% 的同时,出口额却增长了 5.85%。像迈普医学这样的企业,高端介入器械国产化率从 18% 直接翻倍到 35%。

  • 出海战略升级:国内企业开始玩 "技术引进 + 市场共建" 的新玩法,比如即通医疗和美国 Inari Medical 合作开拓大中华区,瑞龙诺赋的手术机器人也在申请欧盟认证。

瑞桥鼎科的超10亿元融资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折射出医疗器械行业的三大趋势:技术驱动、政策赋能、全球化布局。在政策红利与资本加持下,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正迎来“黄金十年”。未来,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打通国际市场,谁就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制高点。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