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吹风会,请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疫苗研发应急攻关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负责人、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负责人杨胜,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进度如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指出:目前我国新冠疫苗已有11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其他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正在抓紧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目前进展顺利。
何时上市?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负责人杨胜表示,新冠疫苗上市前需要完成临床前研究、一期和二期临床研究,并要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证明达到相应的保护效力,证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设定标准,还要完成商业规模生产工艺验证,建立可控的质量标准,证明拟上市疫苗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明确的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三期临床试验进展快慢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受试者人数、受试者入组速度、受试者中感染病例的获取速度以及试验具体结果等。研究人员将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推动我国新冠疫苗尽快上市。
保护时间有多长?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人类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时间仅仅9个月,每款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时间有多长,还要做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最早接种疫苗的受试者血清监测结果显示,抗体依然维持较高水平,这提示了疫苗可能会有比较长期的保护作用。
疫苗如何定价?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新冠疫苗在中国的定价,将遵循其公共产品属性,必须要满足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
产能如何?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按照估算,预计到今年底,我国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明年可达10亿剂以上。
届时人群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风险人群,包括医疗和防疫人员、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大型农副产品和冷冻食品市场工作人员、其他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等;第二类是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等;第三类是普通人群。未来,将按照高风险人群、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顺序,安排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