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丙肝病毒发现者获奖

日期:2020-10-06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丙肝病毒发现者获奖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5日傍晚率先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正式揭晓,由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获得,获奖理由是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哈维·阿尔特(Harvey J。Alter),美国病毒学家,出生在纽约市,1956年在罗彻斯特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1960年在该校得到医学学位。1964年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他还以动物模型来研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并确定了丙型肝炎病毒。2000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3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

  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英国生物化学家,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霍顿1972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7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白金汉郡塞尔研究实验室工作,在1982年成为希龙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查尔斯·M·赖斯(Charles M。Rice),美国病毒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病毒学教授。他与Ralf F。W。Bartenschlager和Michael J。Sofia共同获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诺贝尔官网截图

2020年诺贝尔奖六大奖项,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10月5日至12日陆续揭晓。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此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12月将不再举行传统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颁奖仪式将改为线上举行。


丙型肝炎介绍


  •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严重疾病不等。


  • 丙型肝炎是肝癌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


  • 丙肝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毒,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接触少量血液。注射吸毒、不安全注射做法、不安全的卫生保健、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可导致血液接触的性行为,都可造成感染。


  • 全球估计有71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 许多慢性感染者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 世卫组织估计,2016年,约有39.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


  • 抗病毒药物可使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从而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死亡危险,但诊断和治疗可及性很低。


  • 目前尚无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但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丙肝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通常没有症状。有些人患有急性肝炎,但不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疾病。约有30%(15–45%)的感染者不经任何治疗即可在感染6个月之内自行清除病毒。


其余70%(55%–85%)的感染者会发展到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在这些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中,20年内出现肝硬化的危险在15%和30%之间。


地理分布


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地。受影响最大的区域是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和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估计2015年的流行率分别为2.3%和1.5%。世卫组织其他区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从0.5%到1.0%不等。根据国家情况,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集中发生在某些人群中。例如,23%的丙肝新发感染和33%的丙肝死亡可归因于注射吸毒。然而,注射吸毒者和囚犯往往没有被纳入国家应对计划。


在感染控制措施存在欠缺或既往曾有欠缺的国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在普通人群中呈广泛分布。丙型肝炎病毒有多种毒株(或基因型),其分布因地而异。然而,在许多国家,基因型分布却依然是个未知数。


传播


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

  • 以共享注射器具方式注射毒品;

  • 在卫生保健机构中,重复使用或者没有彻底消毒医疗器械(尤其是针筒和针头);

  • 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 可导致血液接触的性行为(例如,在男男性行为者中,特别是那些艾滋病毒感染者或为防范艾滋病毒感染接受暴露前预防治疗的人员)。

丙肝病毒也可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且可从受到感染的母亲传给其婴儿,然而这些传播方式并不十分常见。

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共用食品或饮料等偶然性接触传播。

世卫组织估计,2015年,世界上有175万丙肝新感染病例(每10万人中有23.7例丙肝新感染病例)。


症状


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检测和诊断


由于丙肝病毒新发感染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在新近感染期很少有人得到诊断。对于那些发展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感染状况也往往得不到诊断,因为感染者在获得感染后的几十年内依然没有症状,直至出现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的继发症状时才得以诊断。

对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可分为两步:

  1. 利用血清学方法来检测抗丙肝病毒抗体,这可确定已经受到病毒感染的人员。

  2. 如对抗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呈阳性反应,就需要对丙肝病毒核糖核酸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原因是约有3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在不必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可通过强有力的免疫反应自动清除感染。尽管感染已不复存在,但对抗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仍然会呈阳性反应。

感染者在获得慢性丙肝感染诊断后,应当接受肝脏受损程度评估(纤维化和硬化)。这可通过肝脏活检或者多种非创伤性检测来评估。

用肝损伤的程度来指导治疗决策和疾病管理。


接受检测


早期诊断能够预防可能因感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并防止病毒传播。世卫组织建议对可能存在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检测。

具有丙肝病毒较高感染风险的人群包括:

  • 注射吸毒者;

  • 在监狱和其他封闭环境中的人员;

  • 利用其他给药途径(非注射)的吸毒者;

  • 男男性行为者;

  • 在感染控制做法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在卫生保健机构接受了受到感染的血液制品或者创伤性操作的人员;

  • 由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生下的儿童;

  • 艾滋病毒感染者;

  • 囚犯或以往被监禁者;

  • 有纹身或者穿孔的人。

对于那些丙肝病毒抗体在普通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率较高的环境(定义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率>2%或>5%),世卫组织建议所有成年人都应得到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并向其提供相关预防、关怀和治疗服务。

估计全球有37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30万人(6.2%)存在以往或现在感染丙肝病毒的血清学证据。慢性肝病是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病因。


治疗


由于一些人产生的免疫反应可将感染清除,因此丙肝病毒新发感染并不总是需要治疗。然而,当丙肝病毒感染转为慢性时,就有必要进行治疗。对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疾病痊愈。

世卫组织2018年得到更新的指南建议,采用泛基因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疗法(DAAs)。该疗法可使大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得到治愈,治疗时间短(通常为12至24周),具体取决于是否存在肝硬化。

世卫组织建议对所有12岁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用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许多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仍然十分昂贵。然而,在许多国家(主要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因采用了这些药物的仿制药,价格已出现大幅下降。

丙肝病毒治疗的可获得性正在出现改善,但改善幅度极为有限。2017年,在全球71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中,估计有19%(1310万人)知晓自己的诊断状况。在被诊断为慢性丙肝的感染者中,截至2017年底,约有500万人接受了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全球要在2030年前实现80%这一丙肝病毒治疗目标,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预防


一级预防

尚没有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有赖于在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在高危人群(比如注射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者,尤其是那些艾滋病毒感染者或针对艾滋病毒采取暴露前预防治疗的人员)中减少该病毒的暴露风险。

以下是世卫组织推荐的一些一级预防干预措施:

  • 安全并恰当使用医疗注射;

  • 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和废弃物;

  • 向注射吸毒者提供减轻危害综合服务,包括无菌注射器具和有效且基于证据的药物依赖治疗办法;

  • 对捐献的血液进行乙肝和丙肝(以及艾滋病毒和梅毒)检测;

  • 防止性交时接触血液,包括持续使用安全套。


二级预防


世卫组织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应:

  • 接受与关怀和治疗方案有关的教育和咨询;

  • 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防止出现这些肝炎病毒的合并感染,并保护肝脏;

  • 及早接受适当医疗管理,包括得到抗病毒治疗;

  • 定期监测,以尽早获得慢性肝病诊断。


丙肝感染者的筛查、关怀和治疗


2018年7月,世卫组织更新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关怀和治疗指南》,使用对象为政府官员,其中包括负责规划和实施肝炎关怀和治疗方案的国家规划管理人员和卫生保健提供者,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期望他们将指南作为制定国家肝炎政策、计划和治疗指南的基础。


主要建议摘要


1. 筛查酒精使用情况并为减少酒精中度和高度摄入提供咨询

建议对所有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酒精摄入评估,然后向酒精中度到高度摄入者提供减少酒精行为干预方法。


2. 评估肝脏纤维化和硬化程度

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用来评估肝纤维化的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或者FIB4检测,而不用其它需要花费较多资源的非创伤性检测法,比如弹性成像或者纤维试验。


丙型肝炎治疗建议


3. 评估是否需要治疗

所有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成年人和儿童都应当得到抗病毒治疗评估。


4. 治疗

世卫组织建议向所有12岁或12岁以上被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员提供治疗,而无论疾病阶段如何。

世卫组织建议使用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治疗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针对12-17岁或体重至少35公斤的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的青少年,世卫组织建议:

  • 对基因型1、4、5和6,用索非布韦/来地帕韦治疗12周;

  • 对基因型2,用索非布韦/利巴韦林治疗12周;

  • 对基因型3,用索非布韦/利巴韦林治疗24周。

针对12岁以下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的儿童,世卫组织建议:

  • 将治疗推迟到12岁;

  • 不应再使用干扰素治疗方案。

在2019年底或2020年,可能会有适合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新型高效短期口服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法。这将为可通过早期治疗受益的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推进治疗可及和疾病治愈的机会。


世卫组织的应对


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首份《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该战略强调了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作用,所确立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该战略的愿景是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具体目标是到2030年使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人数减少90%,病毒性肝炎死亡人数减少65%。该战略概述了各国以及世卫组织秘书处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而采取的各项行动。

为支持各国实现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确定的全球消除肝炎目标,世卫组织致力于:

  • 提高认识,促进建立伙伴关系,调动资源;

  • 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和收集数据,以便采取行动;

  • 在肝炎应对方面增进卫生公平;

  • 预防传播;以及

  • 扩大筛查、护理和治疗服务。

自2011年以来,世卫组织与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合作伙伴一道,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作为其9项旗舰年度卫生宣传活动之一),以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理解。之所以选定7月28日就是因为这一天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巴鲁克·布隆伯格博士的生日,他发现了乙肝病毒并开发出了病毒诊断检测方法和疫苗。

在2020年世界肝炎日,世卫组织将强调“没有肝炎的未来”这一主题,重点关注解决在母亲和新生儿中预防乙肝感染的重要性。世卫组织将于7月28日发布有关预防病毒母婴传播的新指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