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龙头美的集团(000333.SZ)在2024年交出营收409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29%的亮眼成绩单后,却因一则“裁员3万人”的爆料陷入舆论漩涡。尽管公司官方否认“大规模裁员”,但多方信息显示,其内部可能通过分阶段人员调整推进组织架构优化。
针对近期裁员传闻,《凤凰WEEKLY财经》向美的集团(000333.SZ)核实,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未实施大规模裁员,业务调整与人员流动属正常运营范畴”,并强调“集团员工总数超19万人,日常人事变动符合企业规模特征”。数据显示,美的集团2024年财报披露在职员工总数为19.84万人,较2023年仅减少181人,人员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市场对这一回应的解读存在分歧。2025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经营管理年会上明确提出“简化业务模式、出清冗余、品类聚焦”等战略方向,被外界视为潜在裁员计划的信号。在2024年业绩报告中,美的集团进一步强调“通过精简业务结构、产品类别、组织架构,削减低效环节,将资源向核心业务倾斜”,并直言“需打破路径依赖,减少结构性成本”。
从内部反馈看,这一战略调整已传导至基层。一位美的微清事业部(微波炉与清洁电器)员工向《凤凰WEEKLY财经》透露,其所在部门优化理由为“业务收缩,品类人员冗余”。尽管美的集团2024年营收规模超40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4.29%,稳居行业首位,但面对超19万员工规模,其“瘦身增效”计划或面临执行挑战。一名遭裁员的美的员工向《凤凰WEEKLY财经》透露:“公司今年的裁员计划涉及3万人。”
据《凤凰WEEKLY财经》及多位内部人士透露,美的集团2024年优化计划分两阶段实施:
首轮优化:年初已完成,涉及多部门,部分员工已经离职;
次轮优化:预计6月启动,各部门按指标分解任务,覆盖研发、销售、行政等核心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波及范围广泛,包括入职仅8个月的校招生及工作近20年的老员工。
此次不是方洪波首次对集团架构进行调整。2012年,方洪波其接任创始人何享健后即提出“聚焦核心、精简业务”策略,通过砍削缺乏竞争力的亏损产品线(包括停运30余个品类)、精简冗余组织架构,将产品型号从15000至22000个区间缩减7000余个,直接推动集团员工总数在2011年末至2012年期间减少3.2万人,降幅超10%。
十年后,面对市场环境深度变革,美的集团于2022年再次启动战略收缩。据其年报披露,公司“基于内外部环境研判,系统性削减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资本支出,通过资源再配置强化增长动能”。该轮调整中,母公司员工规模较此前峰值下降50%,成为其“降本增效”战略的显著注脚。
2022年,美的进行了一次大的组织架构调整。美的医疗由此成立,成为美的在智慧医疗领域,各个医疗业务板块对外的整体品牌。目前美的医疗旗下包括万东医疗、库卡医疗、美的生物医疗、瑞仕格医疗、美的楼宇科技五大业务板块。2025年4月,美的医疗不仅在集团层面被提升至第六大业务群的战略新高度,还迎来美的医疗业务首位负责人马赤兵,并发布AI全维智变年度新品,同步启动“中国脊梁守护计划”,进一步强化其在医疗科技领域的布局。
万东医疗
在美的医疗的五大业务板块中,万东医疗主营业务为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和服务,包括医用诊断X射线机(DR、DRF、移动DR、数字乳腺机)、DSA血管介入治疗系统、MRI成像系统(永磁和超导)、X-CT系统。
2021年2月,美的集团先是以22.97亿收购了万东医疗29.09%的股权,首次进入医疗相关领域。随后又于2022年3月将持股比例增至45.46%,以加强控股地位,成为“家电跨界医疗健康行业的典型案例”。
作为国产医学影像三强之一的万东,在加入美的集团之前就已经有了夯实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公司在国内DR 市场,连续 10 年以上保持产品销量首位,不断引领国内 DR 行业发展。因此美的的入主无疑能使万东医疗的版图扩张更具战略性。
库卡医疗
据了解,美的集团在2017年1月,以37亿欧元完成了对库卡94.55%股份的收购;2022年四季度,历时6年半,美的完成库卡的私有化。美的集团表示,库卡医疗定位为“战略技术供应商”,面向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交付技术产品,就是想要从供应链端释放活力。
事实上,库卡在机器人领域已有超过12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鼻祖级的存在。其中在医疗机器人行业领域,库卡更是是全球众多医疗机器人产品的重要合作伙伴,如西门子医疗、安科锐、瑞士AOT、Sensus Helthcare、BEC等企业。
瑞仕格医疗
瑞仕格医疗是美的医疗旗下建设运维部分的重要板块之一,公司致力于立足本土,从而更好地赋能中国智慧医院建设。瑞士格通过两方面协助医院快速制定可靠的方案,为患者开始治疗。一方面,他们对重要物品运输过程使用自动化加上可追溯的传输解决方案,例如实验室样本和药物。另一方面,他们先进的药房系统支持各种医院药品流程,从自动存储及检索到全自动患者专用药品制备。
美的生物医疗
美的生物医疗提供包括智慧疫苗箱、血液冷藏箱、医用冷藏箱、医用冷藏冷冻箱、超低温冷冻储存箱等多种技术、产品及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聚焦于为医疗卫生、生物医药、疾控系统、科研院校、农业畜牧等提供一站式存储服务。
美的楼宇科技
作为智慧医院运行的大脑,楼宇科技则介绍了智慧医院LIFE2.0场景解决方案。以智慧病房为例,该方案整合了护士站、病房两个核心区域的环境控制、医疗辅助智能化、医疗信息化等应用,基于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形成服务于患者、护士、医生、后勤物业、院长运营人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那么,美的此次“收缩非核心业务”是否会对其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有影响呢?
从2024年财报数据看,美的集团的人员调整呈现三大特征:
总量控制与结构分化:员工总数微降,但行政人员缩减15%,技术人员逆势增长2%,反映企业通过精简后台职能、强化研发投入提升运营效率;
隐性成本管控:行政人员缩减幅度远超整体降幅,或为压缩管理费用、提升人均产出;
技术驱动战略:技术人员增长2%表明其向智能制造、AIoT等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
那么,美的此次“收缩非核心业务”是否会对其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有影响呢?目前来看优化聚焦非核心业务,医疗板块暂未波及。
据内部员工及2024年美的财报披露,此次优化主要针对“不赚钱”的部门及低效业务线,例如IoT、母婴及宠物等新兴业务。尽管优化波及研发、行政等岗位,但医疗业务作为战略重点,人员及资源投入未受明显影响:
医疗业务扩张持续:2024年美的医疗合作医院数量增至约6000家,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覆盖医技楼、手术部、门诊药房等场景;
医疗研发加码:依托美的医疗器械研究院、AI研究院及万东医疗研究院,其在医疗影像AI、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仍在推进;
医疗资本运作活跃:2021年斥资43.59亿元收购万东医疗45.46%股权后,美的持续通过资本整合强化医疗板块竞争力。
在美的集团2024年年报中,美的医疗第一次被提升至与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及自动化事业部、安得智联同等的事业群发展高度。
尽管医疗业务主体未受裁员波及,但集团层面“简化业务模式、出清冗余”的战略或对支持部门(如行政、财务共享中心)产生调整,可能间接影响医疗板块的运营效率。目前美的医疗仍在扩招技术人才,例如万东医疗研究院团队规模持续扩大,显示其业务扩张需求未减。
——
美的集团此次人事调整背后,是家电行业整体承压的缩影。国内家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行业规模增速放缓至3.2%;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海运成本高企,企业利润率承压;
海外市场增速放缓,美的需通过组织优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美的集团通过“结构性优化”释放的信号,本质是对“规模扩张”向“效率优先”战略转型的公开宣示。其技术投入与行政精简的“一增一减”,或为应对未来三年“行业寒冬”的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