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全球医疗科技领域传来重磅消息:专注于慢性疾病治疗医疗产品的跨国企业 Convatec(康维德)正式公布,未来十年将在美国和英国累计投资超 10 亿美元(约 71 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设施升级与产能扩张。
这一投资计划不仅是 Convatec(康维德)自身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折射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 “区域化供应链” 重构的趋势,而其背后,是这家 “双领域全球第一” 企业对核心市场的深度押注。
Convatec
双领域登顶,经营稳健增长
从市场地位来看,Convatec 堪称 “细分领域冠军”:
全球范围内,其一次性输液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是医院及家庭护理场景的核心供应商;
在美国市场,其尿失禁产品与服务销量登顶,服务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
全球高级伤口护理与造口护理市场中,公司稳居前三,且在高级伤口护理领域表现突出。
作为一家聚焦慢性疾病医疗设备销售的国际企业,Convatec 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早已确立核心竞争力,其经营表现与市场地位均呈现 “细分领域领先、整体稳健扩张” 的特征。
从经营基本面来看,Convatec 近年营收持续增长:2024 年公司全球营收达 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5%;2025 年上半年,这一增长势头进一步提速,其中输液护理(Infusion Care)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带动整体业绩攀升。
从区域贡献看,美国作为其“最大商业市场”,地位愈发凸显 ——2025 年上半年北美市场营收占比已达 56%,这也成为其加码美国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
在员工规模与布局上,Convatec 全球现有约 1 万名员工,其中美国员工占比超 10%,且正通过波士顿研发中心扩建持续扩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上注重“研发与生产分离”:例如在英国,即使将研发业务从威尔士 Deeside 迁移至曼彻斯特,仍将保留 Deeside 工厂约 400 名生产员工,确保制造能力稳定。
跨国医疗器械企业
扎堆加码美国“本土化”
Convatec 的美国投资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受美国监管趋严、供应链韧性需求提升、“医疗自主” 政策推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顶尖医疗器械与医疗企业纷纷掀起 “美国本土化” 投资浪潮,累计投资规模已超千亿美元。
1. 医疗器械企业:聚焦产能升级与风险规避
BD 医疗(美国):
作为全球注射器龙头,BD 于 2025 年 8 月宣布投资超 3500 万美元,扩大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哥伦布市的预充式冲洗注射器产能,预计新增 50 个岗位,并将年产能提升至 “数亿支” 级别。作为其“五年美国投资 25 亿美元计划” 的一部分 —— 此前 BD 已多次加码美国注射器及其他产品线产能,旨在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贝朗医疗(德国):
旗下 B. Braun Medical 计划 2025 年完成美国加州尔湾园区的 5 亿美元现代化改造,升级 65 万平方英尺的静脉注射液及输液袋生产线。这一决策源于飓风 “海伦” 的教训 —— 此前该灾害淹没百特国际工厂,导致美国 60% 静脉注射液供应中断,暴露了供应链单一化的风险。贝朗的改造将进一步强化美国本土输液产品的供应稳定性。
2. 跨领域医疗巨头:制药 + 器械协同布局
除了纯医疗器械企业,兼具制药与诊断 / 器械业务的跨国巨头也在大手笔投入美国市场:
罗氏:2025 年 4 月宣布未来五年在美国投资 500 亿美元,涵盖基因治疗生产设施、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连续血糖监测(CGM)生产基地等,目标是让 “美国出口药品超进口”,预计创造 1.2 万个新岗位;
诺华:同期计划五年投资 230 亿美元,在美国新建 7 个设施(含放射性配体疗法 RLT 基地、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并扩建 3 个现有工厂,确保 “100% 关键药物美国生产”;
礼来:2025 年 2 月砸下 270 亿美元建四座工厂,重点供应减肥药 Zepbound、糖尿病药 Mounjaro 的活性成分,缓解美国本土供应链短缺;
强生:3 月宣布四年内投资 550 亿美元,涉神经科学、机器人手术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强化本土供应链韧性。
据统计,仅罗氏、诺华、礼来、强生四家企业的在美投资合计已超 1500 亿美元,加上 BD、贝朗及 Convatec 的投入,美国医疗供应链 “本土化” 浪潮已形成规模效应。
承诺履行:
部分项目进入落地阶段,长期规划明确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多数跨国企业的在美投资承诺已进入“落地执行或倒计时” 阶段,而非停留在战略层面:
1. Convatec:分阶段推进,美国优先落地
美国市场:波士顿研发中心扩建是核心项目,预计 2025 年底完成,届时产能将提升 50%,同时新增实验室、测试及协作空间,直接服务于其输液护理、伤口护理等核心业务的创新;
英国市场:曼彻斯特研发中心计划 2027 年启用,选址于大型医院周边,将转移威尔士 Deeside 的 200 名研发人员,同时保留 Deeside 工厂 400 名生产员工,确保 “研发迁移不影响制造”。
2. 其他企业:短期目标聚焦 “产能释放”
BD 医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注射器扩产项目已启动,预计年内完成产能提升,新增岗位招聘同步推进;
贝朗医疗:加州尔湾园区改造进入收尾阶段,计划 2025 年内完成生产线升级,年底前实现静脉注射液产能优化;
罗氏、诺华等巨头:虽投资周期长达五年,但部分“短平快” 项目已动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多绑定“长期目标”:例如 Convatec 的 10 年研发承诺、罗氏 “出口超进口” 的产能规划,均指向美国市场的 “长期深耕”,而非短期应对监管的权宜之计。
本土化浪潮下的行业新逻辑
Convatec71 亿美英投资,以及 BD、贝朗等企业的密集布局,本质上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应对 “监管趋严、供应链风险、市场需求集中” 的共同选择。
对 Convatec 而言,凭借 “双领域全球第一” 的产品力,加码美国(最大市场)与英国(本土根基),既是巩固现有优势,也是为未来创新铺路;对整个行业而言,这种 “区域化供应链” 重构虽可能推高短期成本,但长远来看,或将推动医疗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具供应韧性。
未来,随着更多跨国企业落地投资承诺,美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或将加剧。
近期大赛项目入围公示:
项目入围公示丨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诊疗设备类别赛即将高燃开赛!
项目入围公示丨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中医器械与理疗产品类别赛即将高燃开赛!
项目入围公示丨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化专场赛即将高燃开赛!
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注册、上市、融资、落户等关键阶段需专业支持。医疗器械创新网深耕行业,可提供合规梳理、投融资对接、落户规划等解决方案。有需求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携手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