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健委发布《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详细情况》,预算金额6亿元,拟更新1777台(套)设备,主要包括医学影像类、放射治疗类、检查检验类等。 需满足的要求:覆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
自本月以来,湖北、河南、湖南、河北、宁夏、四川等省份密集启动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招标,总预算规模已突破20亿大关。
4月16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一期)公开招标公告》,总预算达9.09亿元。
4月15日,湖北省政府采购网发布了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标准化和提质升级项目的征求意见公告,预算9.67亿,采购1005台设备。
4月11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两则县域医共体设备招标文件,分别为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项目”和“(脱贫地区县级医院)CT设备更新项目”,CT、DR设备采购量超300台,总预算4.86亿。
县域市场
医疗设备集采全国铺开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17294家县级医院。按2022年国家卫健委的“千县工程”规划,到2025年,中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国家频频释放出的信号,将国家层面对县域医院能力提升的支持再提一个新高度,近1.73万县级医院将迎来全面升级!毫无疑问,国家多项政策推动县域医院升级的大潮流下,县域耗材设备市场迎来全面爆发。
万亿县域医疗器械市场爆发在即,而其设备耗材采购模式也将迎来巨变。
根据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要求,今年年底需完成90%以上县域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任务,2027年将实现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纵观全国,县域医共体已经遍地开花,相比较松散型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不仅将成为基层医联体主流模式,也或将彻底颠覆耗材设备采购模式,带来流通环节新一轮的筛选和淘汰。
相比较医用耗材,医疗设备集采的深化,不仅意味着价格体系的颠覆,更预示着行业价值链条的重构。
巨大的县域市场,无论是大型药械流通企业,还是中小经销商本都有机会一较高下。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耗材设备统一招标、配送,供应商数量极致压缩,资质要求均大幅提升,大批中小经销商将直接出局;供应端对于厂家供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更多大中型厂家将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