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可穿戴心脏监测器制造商 VitalConnect 筹集了 1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3亿元)的新资金,以助力开发医院内无线患者追踪器,同时拓展其商业业务。

VitalConnect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生物传感器。目前,公司旗下的主要产品是一款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VitalPatch。该设备大小和形状都类似创可贴,采用医疗级、低过敏性的胶粘剂,可保持位置稳定,并且采用一次性锌空气电池,最长可连续佩戴 7 天。VitalPatch可以监测用户的单导联心电图(ECG)、心率、心率变异性、呼吸速率、皮肤温度、姿势、步数和跌倒检测这八项数据。

此外,该设备还可与VitalConnect的云分析软件联接,患者可以设置全天候的监测,其复杂的基于云的算法会不断分析 VitalPatch 心电图流,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健康状况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诊断病情、追踪病情进展,并适时作出相应的治疗调整,并将数据及时发送给医护人员。
2022年,Frost & Sullivan授予VitalConnect 2022 年北美新产品创新奖,VitalConnect 通过为患者提供比 Holter 监护仪等标准解决方案更高质量、更高效的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公司的解决方案还提供与重症监护病房 (ICU) 相当的功能,并且设备舒适、灵活、完全可穿戴。因此,该公司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可穿戴生物传感器领域。
VitalConnect还有另外一款拳头产品——HealthPatch® MD 系统,这是一个综合的生物监测系统,与 VitalPatch 设备配合使用,用于收集并分析由 VitalPatch 设备收集的数据,帮助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远程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在2014年9月,Vital Connect在它的官网宣布HealthPatch MD已获得FDA的批准。
“在我们推出该产品并应用四年后,VitalConnect 已经发展成为门诊心脏监测领域的领导者,” 首席执行官彼得・范豪尔(Peter Van Hau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外,我们继续与美国一些领先的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开发我们的住院患者远程监测产品。”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 VitalConnect 在 2023 年年中至少筹集了 3000 万美元的 F 轮融资,由启示领投,EW 医疗保健和太平洋综合风险投资公司(Pacific General Ventures)参与。
在全球可穿戴心电图监测仪市场中,主要企业还包括 Abbott、Preventice Solutions、GE HealthCare、Omron、Koninklijke Philips 等。这些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各有优势,VitalConnect 凭借其创新的可穿戴心脏监测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公司业务的拓展,其市场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年全球心电图移动心脏监测市场规模约为523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7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2%。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之一,2022年市场规模占全球约20%-30%,且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23-2029年CAGR将超过6%10。
在中国市场,Wellue(跃尔医疗)、Bardy Diagnostics(国内代理合作方)等本土企业逐步崛起,通过价格优势和本地化服务抢占家用市场。此外,部分企业如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也在探索集成心电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主流产品包括可穿戴贴片式设备(如iRhythm的Zio系列)和插入式监护仪,前者因便捷性和连续监测能力更受市场青睐。医用领域需求稳定,家用市场增长迅猛,尤其是远程医疗和慢性病管理推动需求。
中国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和家庭健康监测设备发展,推动可穿戴心电设备的普及。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远程医疗和智能健康终端。
老龄化加剧和心血管疾病高发催生市场需求。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约100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200亿元以上。
本土企业积极布局,例如乐普医疗、鱼跃医疗等,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进入可穿戴心电领域,主打医用级设备。而华为、华米科技(Zepp品牌)推出集成心电监测的智能手表,侧重消费级市场,技术逐步向医用标准靠拢。此外还有一些初创企业例如心韵恒安、心之声等,专注于AI算法与硬件结合,提供动态心电图分析服务。
而可穿戴心电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则聚焦在智能化、轻量化、精准化方向。新机遇迭起,挑战犹存。
AI 驱动精准诊断:在心电图分析中,AI 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诊断效率。以房颤检测为例,其准确率可达 95% 以上,促使心脏检测市场朝着更为精准的方向发展。
设备优化革新:柔性传感器和低功耗芯片技术的进步,推动心脏检测设备向更轻便、长续航的方向发展,提升设备的便携性与使用体验。
数据互联共享:心脏检测设备与移动健康平台(如微信、支付宝医疗模块)实现集成,达成数据实时共享,为远程诊疗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技术壁垒难题:高端医用心脏检测设备在核心元件(如高精度传感器)方面仍依赖进口,本土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升级发展。
市场竞争压力:国际巨头凭借专利布局和技术合作,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挤压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加剧行业竞争的不平衡性。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对家用心脏检测设备的需求亟待开发,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政策红利助力发展: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基层医疗设备采购政策的倾斜,为国产心脏检测设备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本土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全球可穿戴心电图监测市场呈现“国际主导、本土崛起”的双轨格局,中国企业在消费级市场已具备竞争力,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向高端医用领域突破。预计2025-2030年,中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约15%提升至30%以上,尤其在AI辅助诊断和远程医疗场景中占据优势。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