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省际联盟缝合线等5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文件》。此次集采由辽宁牵头,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24省(市、区、兵团)采购联盟。采购周期为3年。采购品类包括缝合线、注射器(带针)、泵用输液器、吸氧管、真空采血管(含静脉血样采集针)5类医用耗材,管理类别不包括第一类产品
基于材料、功能或用途等因素,上述5类耗材共计被划分为21个分组,并明确了最高申报价和协议采购量,具体如下: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征求意见稿,正式文件中将多个产品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格进行上调。其中包括:“可吸收缝合线、天然材质”从98.44元调至126.53元;“不可吸收缝合线、合成材质”从50.91元调至73.25元。这意味着企业报价的上限被拉高,相应的产品利润得到更强保障。与征求意见稿相同,每个产品以申报企业为单位分为A、B两个竞价组。按申报企业采购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划分:占比≥1%的纳入A竞价组(其中产品分组9、18、19纳入A竞价组常规规格必须齐全);产品分组申报企业≥50,在各联盟地区需求量排名第1的纳入A竞价组;其余纳入B竞价组。此次共设置4个拟中选规则,其中规则一、二为中选规则。同一产品组中,若申报企业拟中选,则申报企业在该产品分组的所有产品均为拟中选。具体如下:规则三、四为复活机制。其中规则三为:通过规则一、二未获得拟中选资格的申报企业,若申报价格不高于复活价格,复活为拟中选企业。各产品组的具体复活价格如下:上文提到调整最高限价的两类产品,其对应的复活价格也进行了调整。“可吸收缝合线、天然材质”的从73.83元调至107.55元;“不可吸收缝合线、合成材质”从40.73元调至65.93元。规则四为申报企业进一步托底,通过规则一、二、三均未获得拟中选资格的申报企业,若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复活为拟中选企业,只是在分量上居于末席。在保障企业中选的同时,也并未丧失集采挤出虚高价格水分的初心。此外,相较征求意见稿,拟中选价格计算发生新的变化,其中多个产品的比较系数、包装系数、线径系数等迎来调整。例如,可吸收缝合线、天然材质(1针1线、防刺伤)的比价系数从1.69降至1.44;可吸收缝合线、合成材质(1针1线、含抗菌剂)的比价系数从1.28升至1.39;可吸收缝合线、合成材质、免打结(1针1线、含抗菌剂)的比价系数也从1.28升至1.39。N针N线或N线(N≥3)的包装系数从N×0.5升到N×0.52;不可吸收缝合线、合成材质中,10/0# 及以下的线径系数从1.44升到1.62。
各类系数与拟中选价格直接相关,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系数能够判断相关产品的利润情况,进而调整自身的报价战略。且整体来看,在正式采购文件中,经过调整的系数多为上升趋势,体现集采对企业营收的重视。从覆盖24省的规模,以及数十亿级别的采购量来看,本轮辽宁牵头的联盟集采堪称一场“小国采”。现阶段,本土品牌尚未在高端缝线市场占据主导,此次集采有望成为国产破局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