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2.5 亿大单 99% 国产化,进口品牌集体沉默

日期:2025-04-06

图片

2025 年 3 月 26 日,山西省政府采购网发布重要公告:晋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计划投入 2.5 亿元更新医疗设备,此次采购涉及 CT、MRI、检验设备等 221 个品类共 1836 台。

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标中仅有 15 台设备允许进口(如电子胃肠镜系统),其余 1821 台全部要求国产,国产化率接近 99.2%。这一采购规模不仅创下山西省纪录,更标志着国产医疗设备在政策支持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作为二级甲等公立医院,晋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总建筑面积 8.8 万平方米,计划 2025 年 11 月完成设备安装。


此次采购要求供应商在合同签订后 60 天内完成交付,对国产厂商的供应链管理和技术成熟度提出考验。


采购清单显示,影像设备仍是核心需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联影、东软、迈瑞等国产厂商凭借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优势,已在多地招标中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河北 48 台 CT 集采由联影、安科、东软包揽,四川 5.0T 磁共振项目亦由联影中标。


国产设备的普及不仅体现在高端市场,基层医疗体系同样加速渗透。


以 DR 设备为例,2024 年国产化率已突破 70%,晋城项目中预算 200 万元的 DR 设备也明确要求国产。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正在推动国产设备从县域医院向三甲医院拓展,形成全层级的竞争力布局。


01

10亿大单,仅限国产

如果说晋城项目是量的积累,福建的集采则代表质的突破。2024 年,福建连续发布多项大型医疗设备集采公告,总额超 10 亿元且全部限定国产,彻底排除进口产品参与。

图片

在高端 CT 与 MR 设备领域,福建省卫健委分批次采购 256 排 CT、双源 CT 及 1.5T/3.0T 磁共振设备,预算达 8.97 亿元。其中,256 排 CT 单台预算超千万元,直接对标进口高端机型。

图片

制图:赛柏蓝器械

图片
图片

价格方面更是显著下降:以安阳市集采为例,256 排 CT 价格从 2469 万元降至 1450 万元,降幅 41%;1.5T 磁共振单价从 1237 万元降至 631 万元,降幅近半。


国产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如联影 5.0T 磁共振)和成本控制,逐步改变 "高价低配" 的市场印象。


福建采用 "分阶段征集 + 参数标准化" 采购策略:先收集供应商技术参数,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最优方案。例如 2024 年 12 月的 CT/MR 集采,明确要求设备需满足临床需求先进性,并优先考虑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采购透明度,又为国产厂商提供了公平竞争机会。


此外,近日河北省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 CT 集采结果同样引发关注。


据悉该项目覆盖 140 个县(市、区)的 201 个医共体,涉及 1812 个乡镇卫生院和 9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集采涉及的48台CT设备将在石家庄市、邯郸市、沧州市等12座城市下辖区县的48家医院装机使用。


从医院等级看,除武安人民医院等 3 家三级医院外,其余均为二级甲等医院。


在总预算 3.84 亿元的激烈竞争中,联影、安科、东软三大国产品牌以 2.72 亿元中标金额包揽全部订单,实现国产100% 市场占有率


这一结果同样印证了国产医疗设备行业的技术突破,也预示着县域医疗市场将成为国产品牌的重要增长极。

图片

02

从“0”→“1”,

从“跟跑”→“领跑”

自 2015 年 "中国制造 2025" 提出国产化目标以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历经十年发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截至 2024 年底,DR 设备国产化率突破 70%,CT 市场占比达 35%,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1170 个二级产品类别中,仅 30 项仍无国产注册证,较 2020 年减少 37 项,标志着 "从 0 到 1" 的突破持续推进。


2020至2024年我国国产注册证数量为零的二级类别产品数量

数据来源: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医疗器械创新网


从具体领域来看,我国共有6个二级类别的产品在2024年获得了“零”的突破。


2024年国产突破“零”的二级类别名单

数据来源: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医疗器械创新网


技术突破与政策协同构成发展双引擎

影像设备领域,联影 5.0T 磁共振、东软 NeuViz Glory CT 等高端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三甲医院;

内窥镜与超声领域,澳华 4K 超高清内镜、开立超声诊断系统加速替代进口;

AI 技术应用方面,迈瑞 AI 超声诊断系统、联影 CT 影像重建技术显著提升诊疗效率。


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强化

2023 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要求 137 种医疗器械 100% 国产化,中央财政拨款 200 亿元支持县级医院设备采购。

常态化集采则通过价格杠杆重构市场格局,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品类价格降幅超 80%,推动外资退出中低端市场,国产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占据主导。


技术攻关与审批改革形成创新合力

"十四五" 期间,医疗设备专项投入超 50 亿元,重点突破 CT 球管等核心部件。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将上市周期缩短 30%,2024 年 62 个产品通过该通道获批,同比增长 25%。

同时,国产设备加速出海,2023 年出口额同比增长 18%,东南亚成为主要市场。


展望未来,高端设备替代、核心部件自主化、全球化布局将成三大方向。


尽管 DR、中低端 CT 市场已被国产占据,但 DSA、PET-CT 等高端领域仍被外资把控(市占率超 90%)。突破 CT 探测器、超导磁体等技术壁垒,通过并购拓展全球市场,将是国产厂商的必答题。


从晋城的千台订单到福建的 10 亿集采,从政策扶持到技术自立,国产医疗设备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随着 AI、5G 等技术深度融合,国产厂商有望在下一个十年实现更大突破,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而言,这场替代浪潮不仅能降低采购成本,更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普惠医疗发展。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裁员300+,BD也扛不住,饭碗“碎了一地”?


5695万元,联影又双叒叕中标了!

上市首日市值破109亿,医疗科技IPO市场迎来新标杆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