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美国创新医疗器械企业4C Medical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1.75亿美元(合约12.6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本轮由波士顿科学与HHF赋远投资联合领投,原股东追加投资,资金将重点支持其核心产品AltaValve™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的全球临床与商业化布局。

此次合作中,波士顿科学作为心血管领域巨头,将为其开放技术研发资源及覆盖150余国的全球渠道网络。这一联动不仅加速产品落地,更形成“资本+产业”的双重推力。
目前,关键性ATLAS临床试验已在美欧多中心同步推进,主要针对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若试验取得突破,该微创治疗方案有望覆盖全球超400万患者群体。
值得关注的是,借助波士顿科学40年心血管赛道经验,AltaValve系统的市场准入周期或缩短2-3年,为二尖瓣疾病治疗领域带来更高效的创新转化路径。
AltaValve 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完全可回收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TMVR),通过革命性设计重新定义了二尖瓣反流治疗范式。

图片来源 公司官微
在临床应用层面,这款产品填补了现有治疗手段的空白。目前主流的 MitraClip 等器械虽然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但仅能覆盖约半数患者,尤其对钙化瓣环等复杂情况效果有限。而 AltaValve 的置换方案能够覆盖剩余 50% 传统技术难以处理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合并二尖瓣环钙化的患者,潜在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两项突破性设备认证,分别针对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和合并钙化的复杂病例,成为首个同时覆盖两类难题的解决方案。
2025 年全球二尖瓣反流治疗领域正经历深度技术变革。
雅培 MitraClip 系统以 70% 市场份额主导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市场,但适应症局限(30% 患者)和术后复发率(25%/5 年)的缺陷推动行业转向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技术。
国际巨头围绕技术代际差异展开竞争
- 爱德华 SAPIEN M3 系统预计 2025 年 Q3 获 CE 认证,可回收输送系统突破锚定难题
- 美敦力 Intrepid 系统 30 天死亡率 4.2%,双锚定设计提升解剖适应性
中国创新企业加速追赶
- 4C 医疗 AltaValve 通过心房侧锚定将并发症率降至 6.8%;
- 捍宇 ValveClamp 和德晋 Cardioband 聚焦中低危修复需求;
- 以心医疗 Polymer TAVR 通过高分子材料降低抗凝需求 90%。
行业呈现三大趋势:治疗向置换转变(2024 年 TMVR 手术量增 47%),材料从生物瓣转向聚合物(耐久性 92%/5 年),器械设计融合 3D 打印(匹配度 + 35%)与可降解涂层(血栓率 1.1%)。国际企业依托平台研发保持优势,中国企业通过创新模式弯道超车。未来 3-5 年,结构性创新的 TMVR 产品将主导市场,材料与智能器械融合重塑治疗范式。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需求持续攀升。据统计,每年新增二尖瓣反流(MR)患者超 340 万,该疾病致死率高达 50%,但介入治疗渗透率不足 5%,形成显著的医疗供需缺口。
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到 2027 年全球心脏病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 亿美元,其中针对二尖瓣反流的治疗需求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而持续增长。当前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潜在市场空间已达数十亿美元,但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与患者接受度,实际渗透率仍低于 5%。
中国市场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例,当前国内渗透率仅为 9 例 / 百万人,若达到美国 200 例 / 百万人的应用水平,市场规模将有 30 倍以上的增长空间。而 TMVR 技术领域,全球潜在市场规模已超 50 亿美元,随着临床认知度提升和技术迭代,预计 2025 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技术创新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材料学突破如聚合物瓣膜的应用显著延长了人工瓣膜使用寿命,AI 辅助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则推动术式简化与精准度提升。
4C 医疗的 1.75 亿美元融资不仅是资本注入,更是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里程碑。波士顿科学以产业深度赋能创新技术,AltaValve 的可回收设计与 ATLAS 试验数据,正改写二尖瓣反流治疗史。
在老龄化加剧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TMVR 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 15%,聚合物瓣膜与 AI 技术将重塑行业规则。这场资本与创新的共振,不仅加速全球数百万患者的治疗进程,更标志着心血管精准医疗时代的全面开启 —— 从融资启航到生态布局,4C 与波科的携手正为生命健康书写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