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器械进院、器械出海利好政策来了。
01
创新药械纳入目录
医院“应配尽配”
9月10日,广西工信厅发布《关于推动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附文末),其中明确了创新器械扶持的若干举措。
其中对新获批产品及进入创新通道的产品,予以真金白银的支持。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新取得国家药品或医疗器械注册批件、落地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按注册分类和产业化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其中,给予第三类医疗器械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给予纳入自治区级及以上创新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不超过30万元的支持。
对于创新器械而言,获批上市后,进院是一个大难题。
《征求意见稿》指出,鼓励创新产品推广使用。制定“新优药械”目录,将创新药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具有一定先进性的药械纳入“新优药械”目录。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新优药械”。
此外,不得以用药数量、药/耗占比等原因限制“新优药械”入院。因医疗机构应用目录内产品导致住院病例超支时,可按新药新技术使用的结算规定予以支持。
对于临床价值较高的创新器械而言,进院及支付环节的扶持政策意义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有望加速推广。
02
发钱支持,鼓励器械出海
除创新器械扶持政策外,广西上述文件中还明确提出了鼓励器械出海的举措。
《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开拓国外市场。对通过FDA、EMA、WHO等机构批准,新获得境外上市资质并在国外市场规模化销售的药械,给予每个注册件不超过30万元的支持。
此外,鼓励企业参加生物医药领域境外知名展会,对企业参展实际发生的展位费、展品运输费、人员费等给予支持。
今年,北京、深圳等地也出台了类似举措,鼓励中国器械企业走出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企业申请国外注册认证。对首次获得FDA、EMA、CE、PMDA等机构批准,获得境外上市资质并在相关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医疗器械,按照实际销售额1∶1的比例给予一次性支持。
《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对通过FDA、EMA、CE等批准上市并实现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择优给予支持。支持重点药械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开展跨境投融资并购。
近年来,器械出海形成热潮,不少企业将海外市场确定为重要增量,加大投资布局。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获得FDA认证的总数达264项,普通和整形外科、物理治疗、消化和泌尿、放射、心血管等领域产品最多。
整体来看,头部器械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正在持续提升,中国器械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正在爬坡。
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同比增长5.39%,目前国际收入占比提升至约50%;联影医疗海外市场收入增长22.48%,海外收入占比为18.99%;微创医疗出海业务收入59.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7.3%。
一些企业采取差异化的海外市场策略,推进国际业务发展。
鱼跃医疗外销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 26.63%,占营收比为13.03%。目前,呼吸治疗类产品是鱼跃的出海先锋,同时已将指血血糖仪(BGM)和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定位为未来海外市场拓展的另一个重点板块,目前正积极布局中东、欧洲及南美等潜力市场。
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并非一帆风顺。
此前,手套业务在美国市场严重受挫。海外业务方面,英科医疗正在快速推进市场多元化布局,深耕非美区域,2025 年上半年海外非美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5%。英科已启动海外基地建设,全力构建覆盖主要市场的区域化供应链,以降低关税成本、巩固全球竞争力。
伴随创新能力、产品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竞争之路还将继续向前。
附: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