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精密制造巨头立讯精密近日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而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正通过苏州基地悄然加速,标志着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兴产业赛道上的战略延伸。”
北京时间8月18日,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登陆港股主板。
此次IPO预计募资超10亿美元(约合71.8亿元人民币),由中信证券、高盛、中金联合保荐。作为深度布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的精密制造龙头企业,立讯精密正在拓展其业务边界。
苏州布局,医械战略落子
立讯精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其在苏州的战略落子。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立讯精密在昆山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5.08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00000㎡,总资产9.5亿元。
这里不仅是立讯精密进军新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基地,更是其医疗器械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战略基地。
自成立以来,公司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迅速占领市场,在医疗器械领域与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美敦力、柯惠医疗、泰科等合作,为其提供医疗器械零部件。
涉足医械,创新研发驱动
2025年5月,立讯精密在昆山再次加码医疗布局,成立了立讯电源(昆山)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这家由立讯精密旗下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新公司,其经营范围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等。
此外,2025年9月2日,立讯精密新获得了一项名为“雾化装置”的发明专利授权。这项专利虽与医疗器械无关,但体现了立讯精密的技术创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45.94亿元,同比增长8.86%。
全球排名,三年连跃升
立讯精密的整体实力为其医械布局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5年7月2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立讯精密位列第423名,较去年大幅提升65位,刷新了自入选以来的最佳排名。
这已是立讯精密连续三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从财务数据看,2024年立讯精密营收达2687.95亿元,净利润145.79亿元,稳居全球精密制造解决方案行业的第四位、中国大陆的第一位。
港股上市,拓宽全球布局
立讯精密此次赴港上市,事关其全球化发展进程。
在全球化产能布局方面,立讯精密制造基地已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印度、墨西哥、德国等国家。
这种全球布局能力对于医疗器械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管理是竞争的关键要素。
作为长期深度绑定苹果的“果链龙头”,立讯精密近年来主动寻求业务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财报显示,其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5%降至2024年的72%,而汽车电子业务异军突起,三年营收增速达49.6%。
医疗器械作为立讯精密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却具有战略意义。医疗领域的高技术壁垒和相对稳定的需求,可以平衡消费电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医疗器械市场广阔,面临机遇与挑战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但分散,企业上市之路往往充满波折。以沪鸽口腔为例,这家以“中国最大口腔印模材料制造商”自居的企业,已第七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前六次中五次折戟A股。
技术壁垒的缺失成为行业转型掣肘。在隐形正畸领域,沪鸽市占率不足2%,而时代天使以41.3%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专利数据进一步揭示差距:沪鸽发明专利数量仅为头部企业的70%,且集中于传统材料领域。
另一方面,天星医疗的例子表明,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影响显著。2023年9月,运动医学类耗材被正式纳入第四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目录,于2024年5月开始执行,中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达60%。
带量采购政策对天星医疗的影响已经显现,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销售量未能充分增加以抵消降价影响,公司的财务业绩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立讯精密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拓展提供了独特优势。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为立讯精密的医疗战略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讯精密在港股成功上市后,将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有望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医疗器械创新网深耕行业资源,可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无论是需要研发生产代工的初创团队、寻求上下游资源对接的成长型企业,还是计划融资扩产的行业玩家,均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携手推动医疗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市场渗透。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