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利润亏损3.57亿,减员2070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日期:2025-04-23

昨日,迪安诊断交出了2024年的“成绩单”:全年营收121.96亿元,同比下降9.04%;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暴跌216.20%,陷入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这一数据与其2020年疫情期间的业绩巅峰(净利润超1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01

利润亏损3.57亿

减员2070人

从业务结构看,服务业收入同比下降 16.00% 至 40.81 亿元,占总营收的 33.47%;商业收入同比下降 4.94% 至 86.36 亿元,占比 70.81%。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

  • 市场需求放缓: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冠检测等高毛利业务退出历史舞台,传统检验项目受医保控费、DRG/DIP 支付改革影响,价格持续承压。

  • 战略收缩:公司主动放弃部分亏损或回款周期长的业务,如基层医院合作项目,导致收入规模缩减。

  • 竞争加剧:第三方医学检验(ICL)行业集中度提升,金域医学、艾迪康等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优势进一步挤压市场份额。


净利润方面,公司全年亏损 3.57 亿元,同比下降 216.20%,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 3.80 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4亿元,同比下降5.7%;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23亿元变为亏损4.88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87亿元变为亏损5.14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总员工人数变化:从2023年末的10843变为8773,减员2070人

2023年


2024年


研发人数变化:从2023年末807人减少为607人,减员200人。重点减员为本科、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


业务结构失衡

尽管公司提出“诊断服务+产品+健康管理”三位一体战略,但渠道产品收入占比仍高达65.06%,而高毛利的诊断服务仅占39.21%,代理业务依赖症未解。


02

新一轮五年计划:

从“跑马圈地”到AI赋能

2024 年 12 月,迪安诊断正式发布 2025-2029 年战略规划,提出 “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的战略定位,核心围绕 “技术 + 产品 + 管理” 构建竞争力。具体战略方向包括:

1、合作共建迭代升级

紧跟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步伐,顺应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政策转 型需求,推动现有的合作共建模式进行深度数字化与整合式迭代升级,包括突破单一服务模式的局限,打造网络化覆盖 的服务体系,将片段式的检验服务拓展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等。同时,公司还将积极与外部生态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精准中心上量挖掘

公司以三级医院的深度合作为切入点,从三个关键维度发力,进一步提升精准中心的整体运营质量。一是聚焦盈利 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精益化运营体系构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加速入院平台拓展,积极扩大精准中心的服务范 围,深入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合作项目;三是深化临床与学科融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导向, 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带动大专科的突破,打造高质量标杆客户。


3、检验外送强基固本

明确检验外送常规业务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是服务业务的基石;加强集团层面检验外送常规业务统一销售管理 职能,落实销售管理的规范,提升销售人效;聚焦提升客户关系及合同质量,提升外送检测项目的质量,聚焦项目与重 点项目的占比,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4、自有产品结构化进阶

分层推进国产替代项目,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提高毛率和降低成本;多渠道加速自有产品的研发、引进和转化,推进 IVD、LDT、定制化多途径获取路径,加强自有品牌塑造;通过“服务+产品+数智化”的整体化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拓展增量市场,提升市场 占有率。


5、数智化聚焦做实


6、大交付提质增效


03

深陷困局:

历史包袱如何拖累转型

尽管战略方向明确,迪安诊断仍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作为以服务为核心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疫情期间激进扩张埋下的财务隐患首当其冲 ——2024 年高达 85.67 亿元的应收账款如同高悬的 “资金堰塞湖”,全年计提的 4.87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占亏损额的 75% 以上,而这一数字在 2023 年一季度曾攀升至 103 亿元峰值。


超长回款周期不仅导致现金流紧张,更直接削弱了研发投入能力(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 29.3%),让越南实验室建设等新兴市场拓展计划因资金掣肘而难以见效,形成 “旧账未清、新投难继” 的被动局面。


此外,企业治理层面的合规风险也如连锁反应般冲击着转型根基。


旗下重庆迪安前身圣莱宝检验公司 1770 万元商业贿赂案曝光后,多地医疗机构对院企合作的合规审查显著趋严,直接导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项目的落地周期拉长,依赖基层市场的业务推进受阻;而 5000 万元募集资金超期使用引发的证监会警示,更让资本市场对其治理能力产生疑虑,间接推高融资成本,进一步压缩了战略转型所需的资金腾挪空间。


这些合规瑕疵不仅损伤了品牌信誉,更在政策推动医疗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当下,成为叩开合作大门的无形壁垒。


疫情催生的 “非常规繁荣” 留下的结构性矛盾更是棘手。


2022 年贡献近四成营收的 47.48 亿元新冠检测收入随防控政策调整彻底归零,而抗原检测产品因未获国内审批错失替代机遇,业务 “断崖式” 下滑的同时,疫情期快速扩建的 40 家实验室陷入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困境 ——2024 年服务业收入同比下降 16%,但设备折旧、人力成本等固定开支仍占成本结构的 60% 以上,“收入缩水、开支刚性” 的剪刀差持续挤压利润。


此前为抢占市场而布局的基层医院合作项目,因回款慢、盈利弱在战略收缩中被迫放弃,进一步加剧了短期收入缺口,使得诊断服务与产品业务的衔接出现 “青黄不接”。


面对 “旧疾” 与 “新痛” 交织的转型深水区,迪安诊断的破局关键在于平衡短期止血与长期造血。当行业从疫情驱动回归价值竞争,这家曾靠扩张突围的 ICL 老将,正迎来一场关乎生存根基的 “二次创业” 大考,愿迪安在 2025 及下一个五年,以战略韧性穿越周期,祝福其在变局中稳舵突围,续写中国 ICL 行业的价值新篇。








▲文章来源:医疗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回/顾


GE重大人事变动,新总裁“五一”到任!


巨头混战!谁能拿下BD2000亿“大蛋糕”?

  卷哭同行,联影再包揽1.13亿大标!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